我一直都覺得,2022 年初發布的索尼開放式真無線耳機 LinkBuds 是一款很特别的産品。
内置中空振膜單元的圓環形設計,舍棄了累贅模塊的輕量化機身和極小充電盒,能夠将觸控區域延伸到面部的廣域點擊功能...... 這些東西都整合到同一款真無線耳機上的時候,就像是一次性把技能樹上的「科技感」都給點滿的感覺,頗有次世代耳機的感覺。
跟 E 卡口第一次推出 SEL1635GM 時索尼用的「明日之鏡」一樣,這樣的 LinkBuds 也可以稱為索尼随身音頻的明日産品了。
确實,圓環在佩戴時能夠提供不俗的輕盈感,降低佩戴壓力的同時有很強的适應力,佩戴上的親民度還不錯。圓環設計帶來一種非常特别的聽感和環境聲效果,絕大部分時間都不需要摘下耳機。
加上自身在連接穩定性、續航上的表現,我個人覺得索尼 LinkBuds 是一款非常适合全場景全時使用的真無線耳機産品。
新「輕」圓環和 WF-1000XM4 一樣,索尼 LinkBuds 換成了新一代環保設計。這裡的環保,是從包裝開始。
拆開硬紙外套之後可以看到,索尼 LinkBuds 用的是八角尖尖的灰白色硬紙包裝盒。灰白色的紙盒上壓印了 LinkBuds 标志,加上不反光的質感出來,整體頗有岩石版的質感。紙盒上并未加入磁鐵結構,但内部固結構能夠提供很穩妥的阻尼感,打開的時候可以感受那種如入榫的精準效果,開盒那一下的感受還挺好的。
打開之後能夠看到 LinkBuds 的完整配置,有耳機充電盒本體、分别是 XS、S、L、M、XL 的弧形撐架和一條 20cm 的 USB-C 充電線,都是耳機需要用到的基礎配件。
充電線選擇了短線,可能是索尼覺得用戶手上已經大量标準長度的 USB-C 充電線了,配一條短線會更适合出行時在移動電源上使用。加上耳機本身沒有高瓦數快充的需求,以及受限于包裝盒的尺寸,用 20cm 的 USB-C to USB-A 充電線就再合适不過了。
索尼 LinkBuds 的整體外觀,都可以用「嬌小」來形容。
有别于 WF-1000XM4 充電的長橢圓設計,LinkBuds 的充電盒要更「方」一點。用新型環保材質做的外殼上加上了類親膚的處理,上手的感覺是光滑但帶一點摩擦感。外殼上加了啞光處理,提升視覺上的質感。白色的盒子上還有一些黑色的小顆粒,看上去有點「在白色雪糕上撒了細小的巧克力碎」的感覺。
盒子正面是物理卡扣和顯示充電狀态的 LED 燈,充電用的 USB-C 接口和啟動配對模式的實體按鍵放在了轉軸下方。
老實說,我每次都很不厭其煩地稱贊那些還能夠保留藍牙配對按鍵設計的廠商。
畢竟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直接通過長按按鍵來配對耳機,已經變成了一種像「吃中餐要用筷子和勺子」的默認記憶。如果每次都要熟悉一種新的操作,或者是要學習那些雙指按耳的奇怪動作才能夠配對耳機,對用戶來說無疑是一種困擾。
LinkBuds 能夠把這種傳統且直觀的操作模式保留下來,還是挺好的。
耳機方面,LinkBuds 采取的是極其緊湊的圓環式設計,環形部分隻放驅動單元,剩下的像是主闆、電池以及各種電子元件都集中在後側的半圓上面。比起還要陀着一個超長橢圓的老式設計,LinkBuds 真的進步了不少。
後側這個半球型結構中還加裝了矽膠材質的弧形撐架,主要用于佩戴時透過自身結構和對耳輪下腳位置來固定耳機。算上已經預先安裝在耳機上的 M 尺寸,索尼一共提供了 5 種尺寸供用戶選擇,隻要耳朵不是太特殊的話這裡都能夠滿足。
弧形撐架本身采用偏軟的材質,佩戴時也不會産生較大的壓力,不用擔心為了固定而徒增疲勞感。
要說佩戴,最特别還是這個圓環設計。
和老圓環有些不同,LinkBuds 沒有做那種從外往内收縮的設計,簡單的甜甜圈式圓環直接卡到耳朵上,配合撐架結構就能夠固定。佩戴的時候不需要像入耳式和傳統平頭耳機那樣選适合的膠塞和耳棉,直接帶上就能有固定效果。配合防止耳機往外走的撐架,耳機的固定就已經完成了。
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像入耳、半入耳以及平頭塞那樣「塞住」耳朵,而是把耳機「放」在耳朵上,對耳朵的壓力也是最小的。搭配本身就羽量級的 4.1g 機身,「無感」佩戴的效果也是同價位産品中最突出的一個。
面對這個新設計,索尼還貼心地準備了佩戴指南,幫助之前沒有用過圓環式設計的用戶更方便地佩戴 LinkBuds。
這樣的設計絕大部分用戶都能夠佩戴,面對不習慣入耳式耳機的用戶,LinkBuds 對他們來說正是非常友好的一款真無線耳機産品。配合真正佩戴無感的效果,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有明顯的疲勞度出現,可以真正做到日常全時佩戴的效果。
那些不習慣入耳式耳機的用戶,或者是怕戴久了會産生耳炎的用戶都不需要擔心,LinkBuds 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此外,圓環設計能夠實現全時佩戴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佩戴感上的友好。
耳機采用圓環式設計,中空的造型沒有了耳機隔音的效果,哪怕在路上聽音樂也能夠直接感知現場周圍的情況,而且兩者相并不會相互影響。比起需要透過麥克風實現的環境聲模式,LinkBuds 能最直接的方式獲取環境聲,方便用戶感知的同時,也可以減輕電子環境聲對于聽感和佩戴疲勞度以及耳機續航的影響。
隻要雙方都不介意,音量也在适度範圍下,帶着 LinkBuds 直接談話也沒有問題。
基本上,隻有充電的時候才需要摘下耳機。考慮到 LinkBuds 耳機本體搭配充電盒能夠實現 17.5 小時,單機也有 5.5 小時,要完全覆蓋上班和通勤時長也已經沒有問題了。
加上了充電 10 分鐘可以播放 90 分鐘的快充模式,對于希望長時間把耳機戴在耳上的用戶,LinkBuds 還是挺省心的。
索系全能要說功能的話,LinkBuds 的功能儲備也接近索尼傳統的「全家桶」級别。
耳機搭載了最新的 V1 芯片,V1 在這裡主要負責無線連接和音頻處理相關的功能。加入了 V1 的 LinkBuds 支持上了藍牙 5.2,日常使用基本上不會感知到延遲帶來的影響。
現在不管是視頻還是玩需要聽聲辨位的射擊類遊戲,LinkBuds 都不會出現影響體驗的明顯延遲,一般人日常使用已經足夠了。
藍牙編碼的話支持 AAC 和 SBC,應對 iOS 和 Android 用戶平時對于流媒體的需求也夠用。索尼在這裡還加入了 Quick Access 功能,可以通過觸控手勢喚醒功能,并播放 QQ 音樂内的自建歌單、每日推薦和收藏歌單,QQ 音樂的主力用戶應該也會覺得挺方便的。
音頻處理的話,LinkBuds 配了最基礎的 DSEE 數字聲音增強引擎,音效可以通過索尼官方應用 Sony | Headphones Connect App 來調整均衡器,自定義自己所聽的聲音。
這些對于 LinkBuds 都是基礎功能,也算是索尼真無線耳機裡面的基本盤。
如果要說體驗上的主要賣點,那我覺得廣域點擊、耳機的自适應音量控制還有收音性能是 LinkBuds 的重點。
當中最突出的,還是廣域點擊。
以前用真無線耳機,操控都集中在實體按鍵和觸控手勢兩種模式。礙于耳機要做得小巧,觸控闆面積不會太大,實體按鍵更是微型到了極緻,日常要進行多點擊操作就很有難度。加上日常通勤出行時很難控制操作精度,操作起來更加麻煩。
現在,LinkBuds 将觸控的位置轉移到耳朵靠前一點的空間。點擊的時候也不需要太用力敲擊耳朵位置,點擊完成之後耳機會有反饋聲。所有的默認操作都是最常見的模式,不看說明書的前提下都可以快速上手,用起來還是很順手的。
加上操作對于位置的精度要求不高,隻要距離正确了,LinkBuds 都可以讀取操作手勢。這種功能放在日常走路的時候,就顯得十分高效。
另一個适應于通勤場景的,應該自适應音量控制。
LinkBuds 連接手機并通過 Sony | Headphones Connect App 開啟功能之後,耳機可以通過感知環境變化來控制音量,對于我這種日常習慣默認大音量的人來說是一種保護。再說,這個功能可以和智能免摘功能結合,日常和别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不需要摘耳機,工作時交流是一種,更多的時候是放在咖啡廳或便利店等必須交流的場景,LinkBuds 這兩項功能還是很實用的。
當然,LinkBuds 機身上還做了佩戴感應的傳感器,就算真的需要摘下耳機,LinkBuds 也能夠自主暫停。對于日常在聽播客的用戶,這功能補足還算好用。
至于收音表現,我個人覺得主要體現在于較為吵雜的室内和戶外場景。
LinkBuds 上用的語音降噪算法有基于 DNN 大量樣本的深度學習,提升不同通話場景的語音降噪性能。放在有背景音樂的咖啡廳,耳機用日常音量就能夠正常聊天。對方能夠挺清晰,自己也不會打擾身邊的人。
在街道上也不需要太大聲,LinkBuds 也能夠做到清晰的語音傳遞。加上本身獨特的圓環開放設計,通話時也能夠注意身邊環境,确保安全。
另一種「空氣感」對 LinkBuds 來說,聽感是最特别的一項體驗元素。
耳機采用了圓環設計,中間搭載的是個用上高性能钕磁鐵的 12mm 環形驅動單元。對于環形單元,索尼強調裡面的單元用上的中空振膜設計。搭配官方展示用的視頻,所以能夠很明确地認出:
「這是動圈,而不是骨傳導。」(笑
搭配上索尼新一代集成處理器 V1,索尼是希望 LinkBuds 呈現出中高頻表現清晰明亮、聲場廣闊的聲音。
實際上,結合 V1 和索尼目标明确的調音算法處理後,LinkBuds 給人感覺突出的還是在中高頻表現上。聽類似 Terence Lam 林家謙《難道喜歡處女座 Alter Ego》時可以明确感受到,LinkBuds 在中高頻和解析力上面有很強的表現欲,歌手的聲音頗突出,突出到有點接近臨界點的感覺。
當我再聽 ONE PROMISE 兩首《明年見》的時候,文迪和阿 Jer 柳應廷在開頭的那段 BGM 稍薄的演唱時都會有類似的效果。
當然,其實在索尼芸芸耳機裡面也不乏突出中高頻的動圈選手,像是用圈煮出一點點鐵味的 MDR-EX1000 等,都是在類似這種風格上的「好聽之人」,并不是說圈就一定要往低、往厚度和往暖的方向走才合适。索尼在調整 LinkBuds 時,可能也帶着這樣的心态去處理。
不過,這并不是我覺得最特别的地方。LinkBuds 那種很微妙的聲場效果,才是它最獨特的地方。
LinkBuds 要展示聲場和空氣感,和常規耳機不太相似。
常規耳機的聲場效果,是要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内部,盡可能将這個空間做大,讓聽的人不會有局促的效果。
相反,LinkBuds 的圓環設計帶出來的聲音沒有一個空間局限的概念,就像是是直接将聽者放在一個空曠的環境裡面聽歌。而且歌手與聽者的距離很近。聲音不算松散,而且有種貼着耳朵唱的感覺,加上自身在解析力的表現力和中高頻的加強上,LinkBuds 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很特别的效果。
如果說 XBA-Z5 和 MDR-Z7 代表的是索尼的 Feel The Air 1.0,之後的後繼 Signature 醇音系列呈現出來的是 Feel The Air 2.0,那 LinkBuds 要做或者可以叫「Feel The Air SE」,SE 解作 Special Edition,是一種獨立特調的版本。
如果你能夠在幹淨安靜的環境下放松聽,那 LinkBuds 的确能夠給你一種與别不同的聽感。
特别的全時伴侶要解釋 LinkBuds 特别中的優秀,講到上面就足夠了。如果想從這些優秀中體現它的特别,那最終也會歸于這幾點。
圓環式外觀給不熟悉索尼的路人一種新鮮感,對于索尼老用戶來說是一種特别的經典緻敬。
獨特的設計還帶來了特别的聽感,這讓它在五光十色的戶外環境中有一種表現,回到家中安靜聆聽卻是另一種風格。兩種東西并不互補,但毫不沖突。正如一個有意思的人不止于一面,LinkBuds 的聲音也有它的兩面性。
旗艦新芯片和全功能下放可以看到索尼的慷慨,廣域觸控、免摘功能的加入可以看到耳機充滿科技感的樣子。對技術和對體驗兩側的需求,一次過可以滿足到。
以前看 LinkBuds,會覺得它是新技術的展示,是先進且離地的概念。
但當你體驗過後就會發現,LinkBuds 會把這些新技術和新交互都融入到整個體驗裡面,變成是可以落地的實打實提升。
加上,現在 LinkBuds 已經從一個單品發展成一個多産品的系列。除了有為滿足佩戴舒适度和全面适應性佩戴的 LinkBuds 外,還有專注于降噪和整體技術的入耳式真無線降噪耳機 LinkBuds S。
如果想要全面的體驗,LDAC、智能降噪、DSEE Extreme 等索尼招牌技術一個不落裝到口袋裡,那新推出的 LinkBuds S 就是最優解。
但如果你想找一款可以和智能手機全天候搭配的真無線耳機産品,同時也想體驗新的交互操作和佩戴效果,索尼 LinkBuds 應該是最親民且最适合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