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已經沒有哪個品牌,敢于忽視年輕人的喜好和意願。
不可否認,一直被媒體和品牌們心心念叨的年輕人,尤其是處于風口浪尖的90後,相較成年消費群體,并不具備太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但是,這個群體的人和行為習慣,正引領整個社會的消費潮流,推動消費主力人群的決策。
現如今,80後甚至部分70後的消費習慣,也願意向90後靠攏。這部分相對成熟的消費者害怕落後于社會的發展,希望擁有年輕人那樣的生活,這代表着青春、朝氣和活力。
就連奢侈品牌,雖然目标受衆并不是大衆意義上的年輕人,但其風格也在向年輕消費者靠攏。例如Chanel從之前的成熟貴婦型設計風格,漸漸向年輕活力型轉變。
那麼,中國的Y世代(生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和Z世代(生于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這個群體的消費者到底喜歡哪些品牌?這些品牌都有哪些特征?如何才能讓品牌真的走進年輕人心裡?
咨詢機構RTG Consulting RTG Consulting在上海、成都和北京對4000位15至32歲的消費者進行了街頭調查,以确定哪些品牌最受這一人群的歡迎。調查覆蓋了服裝、電氣、科技、移動app、汽車和餐飲等領域。
在Y世代當中,最受歡迎的品牌包括蘋果、微信、支付寶、淘寶、阿迪達斯和Zara,在更年輕的Z世代中,則是小米、阿迪達斯、耐克、優衣庫、Zara和匡威。
一、科技和服裝品牌
更受年輕人喜歡
兩個年齡段的十大最受歡迎品牌中,都是五個來自科技,五個來自服裝,差距隻是Y世代更看重科技,Z世代更看重服裝而已。更細微的差别是,80後在消費能力上更甚90後。
二、品牌不隻是産品
更讓消費者感受到不可或缺的陪伴
RTG指出,“這些品牌的重要性已經不單單是産品那麼簡單,它們會讓消費者感覺更好,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有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這些品牌已經讓自己做到了不可或缺,消費者無法想象沒有它們的日子。”
以微信、支付寶、百度等互聯網科技品牌為例,不僅在中國科技生态系統當中有重要地位,更是重新塑造了年輕人的生活,變革了社交會話、商品消費和信息獲取方式。對于這些科技品牌,基因中天然帶着年輕人喜歡的酷和炫。
三、産品價格适中即可
但一定要有品質
90後這一代年輕人,成長于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高速發展的20年,在教育水平、消費觀念、品牌意識等方面比上一代人有顯著提高。
剛進入職場的他們,收入水平最低,但90後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了。這其實是一波強有力的市場機會。年輕人日益增長的品質生活需求,與空蕩蕩錢包之間的矛盾,推動着這一波“消費升級”。
四、新國貨運動
外國大品牌并不一定意味着優勢
這點尤其體現在科技企業、互聯網産品等領域,中國本土品牌反而具備優勢,因為在産品設計和用戶體驗上,更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當然,與上一輩人不同,Y世代和Z世代本身并不會覺得國外品牌有多特别,有多金光閃閃,中國制造也并不等同于劣質。這其實也是,國貨再次崛起的重要機遇,隻要更懂并且抓住年輕人的心,他們并不在乎品牌出生地。
不過,值得深思的是,國外品牌在中國依然有很強的存在感。在Y世代的十大名單上有六個外國品牌,Z世代則是七個。在餐飲、服裝和汽車等領域,中國本土的品牌幾乎根本進不了。尤其是更多的以營銷驅動的餐飲和服裝品牌,本土企業更應加把勁。
中國的Y&Z世代消費者,雖然不是消費主力,但是能夠引領整個社會的消費潮流。要赢得這群消費者,品牌出身并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品牌的認同感、陪伴性以及對生活實實在在的影響,在點滴細節中走進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