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分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兩周,因為病變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急性胰腺的治療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一. 非手術治療:适應于急性胰腺炎全身反應期,水腫性及尚無感染的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治療。具體方法有:
1.禁食、胃腸減壓。
2.補液、防治休克的發生,對病情嚴重的病人應進行重症監護,吸氣維持氧飽和度SO2≥95%。
3.在診斷明确的情況下用解痙止痛藥如山莨着堿、阿托品等對症治療。其中嗎啡可引起暫時性奧狄氏括約肌張力增高,但對急性胰腺炎的預後無影響。
4.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類)或H2受體阻滞劑(雷尼替丁類)間接抑制胰腺分泌,減少胰液對胰腺的繼續損傷,另外還有生長抑素、胰蛋白酶抑制劑、烏司他丁等也有較好的抑制胰腺分泌作用。
5.營養支持:禁食期主要靠完全腸外營養。待病情穩定,腸功能恢複後可早期給予腸内營養,适當恢複飲食。
6.有感染證據時可經驗性或針對性使用抗生素。常見緻病菌有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克雷白杆菌等。
7.嘔吐基本控制後經胃管注人中藥也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如複方清胰湯加減:銀花、連翹、黃連、黃芩、厚樸、枳殼、木香、紅花、生大黃(後下)。每天3-6次。注人後夾管2小時。嘔吐嚴重不易控制者可進行藥物灌腸治療。
二.手術治療:适用于急性腹膜炎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時;胰腺和胰周壞死組織繼發感染;伴膽總管下端梗阻或膽道感染者;合并腸穿孔、大出血或胰腺假性囊腫的情況下。
1.最常用的手術方法是壞死組織清除加引流術。
(1)開放手術(經腹腔或腹膜後小切口途徑)或使用内鏡(腎鏡等)行壞死組組織切除并進行引流。
(2)經後腹膜途經需行腰脅部側方小切口進人膿腔進行壞死組織清除 引流術。若繼發腸瘘,可将瘘口外置或行近端腸管造口術。形成假性囊腫者,可酌情行内、外引流術。
3.膽源性胰腺炎的處理:手術目的是取出膽管結石,解除梗阻,暢通引流,依據是否有膽管結石及膽管結石處理方法不同。僅有膽囊結石,且症狀輕者,可在初次住院期間行膽囊切除。胰腺病情嚴重需要等待病情穩定後擇期行膽囊切除。合并膽管結石,且病情較嚴重或一般情況差,無法耐受手術者宜急診或早期經纖維十二指腸鏡行奧狄氏括約肌切開、取石及鼻膽管引流術治療。
慢性胰腺炎的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1.首先治療膽道疾病,戒酒以消除病因。
2.鎮痛:可用長效抗膽堿能藥物,也可用一般止痛藥,但要防止藥物成瘾的發生。
3.少食多餐,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飲食為主,控制糖的攝人。
4.對于消化不良,特别是脂肪瀉病人,應給予大量外源性胰酶制劑進行治療。
5.控制糖尿病:控制飲食并采用胰島素替代療法。
6.長期慢性胰腺炎多伴有營養不良。除飲食療法外,可有計劃地給予腸外和(或)腸内營養支持。
二、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減輕疼痛 ,延緩疾病的進展,但不能逆轉慢性胰腺炎的病理過程。
1.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并存膽石症應行手術治療,去除病因。
2.胰管引流術包括經十二指腸行奧狄氏括約肌切開術,也可行逆行膽道鏡進行手術治療;胰腺管空腸吻合術全程切開胰腺管,取出結石,與空腸作側側吻合。
3.有嚴重胰腺纖維化而無胰管擴張者可根據病變範圍選用下列手術進行胰腺切除手術。
(1)胰體尾部切除術:适用于胰體尾部病變。
(2)胰腺次全切除術:胰腺遠側切除達膽總管水平,适用于嚴重的彌漫性胰實質病變。術後有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危險,但大部分病人可緩解疼痛。
(3)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适宜于胰頭腫塊的病人。可解除膽道和十二指腸梗阻,保留了富有胰島細胞的胰體尾部。
(4)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殘留胰腺與空腸施行Roux-en-Y吻合術,與十二指腸切除術效果相似。包括局限性胰頭切除 胰管縱行切開空腸吻合術;局限性胰頭切除 胰管空腸吻合術。
(5)全胰切除術:适用于病變範圍廣的頑固性疼痛病人。半數以上病人可解除疼癰,但術後可發生糖尿病、脂肪瀉和體重下降,病人需終生注射胰島素及口服胰酶制劑。
另外,對頑固性劇烈疼痛,其他方法無效時,可施行内髒神經切斷術或内髒神經節周圍無水乙醇等藥物注射治療,以控制疼痛。
關注天天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