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去世時一般都是半夜後?這個問題好像很深奧,好像大家都覺得這是習以為常的事,也沒多少人會認真的去探究。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确實是不少人是在夜間去世的,說到這大家可能都會好奇這難道有什麼科學依據嗎?确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為什麼人更容易半夜後去世,接下來筆者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的科學知識。
為什麼人去世時一般都是半夜後?
(1)副交感神經興奮: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控制我們整個身體的兩大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白天時,我們身體主要是受交感神經支配的。在夜間的時候,副交感神經興奮起主導作用,此時血壓降低,心率減慢以及睡覺平躺後回心血量有所增加、心髒的負荷量加重,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晚上就容易出現病情加重,容易誘發猝死。
因此後半夜又被稱為“魔鬼時間”。就比如心血管疾病中的腦梗死,在夜間就比較容易發生。主要是因為夜間時候血壓會降低,心跳以及血流速度都會減慢,同時再加上夜間水分的流失,使人體血液的粘稠度有所增加,這樣就很容易在血液中形成固體物質,從而導緻腦梗死的發生。
除此之外,在夜間躺下休息的時候,人氣管的呼吸阻力是有所增加的,這就會經常出現呼吸暫停的情況。
(2)激素分泌規律:
人體的激素分泌是有時間規律的,子時過後人體皮質醇激素分泌就達到最低水平,并且後半夜身體已經進入了修複調整時期,除了部分必須的器官在運作之外,其他次要的器官都在減少耗能,這時人們的應激防禦能力,免疫和新陳代謝能力就比較脆弱,生理防線也若有若無,這就造成了陰盛陽衰,所以此時就很容易受細菌病毒的入侵以及反噬。
結語
就臨床經驗而言,去世的患者大部分都發生在後半夜,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因此我們要善于從科學的觀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慢病防治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