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個父母手心中的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用自己認為愛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而每個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在當今社會,我們除了要教孩子知識,更多的是看重人格和能力的培養,看重身心健康。
因為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高分低能,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撐起一片天,面對困難可以無畏無懼,面對失敗可以毫不氣餒,面對成功可以不驕不躁,這樣我們才能夠放心。
為了孩子長大以後可以在社會中有立足之地,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做父母的便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身邊的孩子對待事物是不同的,同樣的問題,有的人會通過哭來解決,有的人卻會強忍着不哭。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對待孩子哭的問題,你不讓他哭,你可能會把他的性格養成一個隐忍的性格,有委屈不說,長大以後可能忍受的很多。
而你讓他哭,你又怕他将來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面對困難挫折,因為哭解決不了問題。所以父母也很糾結。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孩子,與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差别
1、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孩子不和我們大人一樣,我們當然可能會有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隻有哭。
如果我們把他的這一出口堵住,孩子心裡承受的東西會越來越多,總有一天壓力不大,他會繃不住。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不難發現,孩子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孩子哭泣,我們可以盡情的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釋放。
情緒釋放以後,孩子心裡的疙瘩也就過去了,孩子心裡變得舒服,而這種孩子長大以後,承受能力相對比較好。
2、不同的共情能力,我們在看很多電視劇或者其他節目的時候,往往會被一些感人的情節所打動,甚至流下眼淚,因為我們可以做到感同身受。
如果仔細的觀察,平常不怎麼哭的孩子,情緒産生波動的時候比較少,這樣的孩子一般共情能力較差。
這就如同孩子們一起去看電影,有的人哭得稀裡嘩啦,而有的人卻和沒事人一樣,而這種和沒事人一樣的孩子,往往不受歡迎。
而經常會哭的孩子,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情緒,可以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容易引起共鳴,相對來說也比較受歡迎。
3、宣洩壓力的方式不同,孩子比較小的時候,遇到問題,因為父母的教育,選擇不哭來解決,所以他凡事喜歡把事藏到心裡。
即使長大以後,如果面對很多壓力,他也不會通過很直接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長久下去内心的壓力會很大,沒有得到合适的釋放窗口。
而平常掉眼淚的孩子,發洩不滿的方式很直接,長大以後,可能也會通過這種很直接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不滿。
而且每個孩子的性格除了後天的培養,先天性因素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我想作為父母的,在孩子身上應該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些東西是骨子裡帶的,很難更改。
孩子哭或者不哭,都是自己一種正常的表達方法,而作為父母,我們要諒解孩子,因材施教,一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同,承受能力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孩子在哭的時候,父母應該怎樣做才好呢
1、父母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哭的時候,非常反感也非常生氣,往往會出言訓斥,可能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傷害。
而且在孩子哭的時候,不要忙着給孩子講大道理,這時候孩子是聽不進去的。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對自己說冷靜冷靜再冷靜。
2、溫柔的安慰孩子,孩子情緒來去很快,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的是給予孩子安慰,有的孩子聽到父母的安慰可能會變本加厲。
所以,也要看自己孩子的本性,我們可以抱一下他,或者在一邊陪着他。等孩子冷靜下來,我們在給予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父母也有自己的缺點,所以對孩子的缺點,我們要認可和寬容,這樣父母、孩子才能夠開心的生活。
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性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隻能給予孩子引導,有時候方向并不一定是朝着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而且孩子哭和不哭,并沒有明顯的界定,即使同樣是喜歡哭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受多種因素影響,作為父母,我們要盡好自己的一份職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