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責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菜。老子于歸,宜其家人。
——選自《詩經·周南·桃夭》:
這是一篇祝賀女子出嫁的輕快活潑的小詩。詩人熱烈贊美新娘,祝她婚後生活幸福,展現了一幅鄉村嫁娶的風俗畫。
其中,“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最為精華。該詩前面兩句,是詩人看見桃花火紅,鮮豔絢爛,聯想到姑娘即将出嫁,觸景生情而起興,同時,也是用桃花的鮮明形象來比喻姑娘的美麗,光豔照人。這裡用的方法,是興兼比的表現手法。僅僅八個字,便把少女外在的美凸現了出來。後面兩句,從贊揚姑娘的外在美到歌頌姑娘的内在美,進一步贊揚少女賢淑的品行,誇她嫁過去後,能使家庭和順、美滿。這樣,個外貌俊美、性格溫柔、品格賢惠的少女形象就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詩句中“夭夭”、“灼灼”等詞的選用,色彩十分亮麗,給人一種充滿希望、富有勃勃生機的鮮明意象,為姑娘出嫁做好了鋪墊,為雙方親朋好友的美好祝福渲染了氣氛。它的象征意義十分明白:這是個好姑娘,她嫁過去,不僅能使家庭和美幸福,其樂融融,而且這美滿的愛情一定會像這鮮豔的桃花一樣,枝葉繁茂,結出豐美的果實。
這樣的祝願,水到渠成,十分自然貼切,淳樸直率,正是俊男靓女嫁娶時應有的祝福和希望,表達了民間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願望,富有濃郁的鄉上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