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母嬰
/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5-02-02 01:47:22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1

在爸爸媽媽的回憶中,寶寶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說話等“裡程碑”式的場景都曆曆在目,刻骨銘心;而寶寶第一次露出微笑,第一次搖動波浪鼓,第一次親你……這些平日裡細微之處的改變卻被忽略。事實上,前者你要等上一年才會出現,但細微改變所帶來的感動卻可以充實你的每一天。把心放細,不要錯過寶寶這些點滴之間的美好。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2

第一個微笑

自寶寶出生後,你和他一直處在“生理性”互動的階段。雖然你無悔地傾注所有的愛,但心底還是期待着有一天能得到寶寶的“正式”回應。沒有什麼比寶寶的微笑更能驅散壓力和疲倦了。你是否還記得寶寶第一次露出的微笑時的那份感動?

生理小常識:寶寶出生後,他需要花幾周的時間來發掘“社會性微笑”這一行為。在與他人的日常互動中,他會逐漸明白笑容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一旦他意識到這一點,他在看到親人或感到高興時會露出微笑,這表示他開始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内心所想。

家庭訓練:寶寶的第一次微笑一般出現在6~8周左右。這一時期,寶寶已經具備模仿能力。如果你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寶寶一展笑顔,不妨試試在他面前多笑一笑!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3

第一次發聲

寶寶還無法自如活動隻能自己呆着的時候,會好奇地做出各種動作來探究自己的各個部位。三四個月的寶寶愛吐舌頭,有時會發出聲響,起先寶寶自己也可能被吓倒,習慣之後便以此為樂。大人總是期待寶寶叫出的第一聲“爸爸”、“媽媽”,其實,這才是寶寶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發聲!

生理小常識:三四個月的寶寶已經開發出各種聲響,比如細而尖的叫聲、低沉的吼聲,現在,他會把舌頭放在上下嘴唇之間“噗噗”地吐氣發出聲音。這代表他已經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舌肌、唇肌來發聲。這是他日後組合成音節的關鍵。

家庭訓練:當寶寶發出一連串聲音後,如果看到你笑了,他會持續發聲。為了鼓勵他,你還可以學着他的樣子和他發出一樣的聲音。這個階段他訓練得越多,越能促進他日後輔音、元音的發音,并最終形成語言。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4

第一次搖波浪鼓

“波浪鼓,咚咚咚,寶寶笑得臉通紅……”每個寶寶都有屬于自己的小小波浪鼓。這是為什麼呢?爸爸媽媽或許隻是覺得人人都該有,自己小時候也玩過,所以買給寶寶。但事實上,波浪鼓無可替代的原因你或許并不了解。

生理小常識:搖撥浪鼓看似不典型,但這一行為實際上是讓他建立最初的“因果關系”的好方法。寶寶開始拿到波浪鼓時會像對待其他玩偶一樣觸摸、擺弄、啃咬,然後在偶然間發現它的不同——發出聲音,繼而探索出這一現象發生在晃動劇烈時,然後逐漸建立“晃動——發聲”的邏輯關系。

家庭訓練:在寶寶4個月左右,給他買些不同大小、不同形狀和圖案的波浪鼓。先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這樣能激發他的好奇心,讓他伸手去抓。抓到後,先不要急着教他怎麼玩,寶寶自己探索的過程很重要。如果他擺弄很久後,漸漸失去興趣扔到一邊,說明他對波浪鼓的探索欲望已經消失,你可以啟發式地搖給他聽。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5

第一次大笑

随着寶寶月齡的增長,理解力的增強,寶寶的笑容逐漸從“微笑模式”改為“大笑模式”。你是否還記得讓寶寶第一次開懷大笑的原因呢?

生理小常識:“大笑”是指出聲的笑。前面的幾個月裡,寶寶一直在嘗試發出各種聲音,其中包括類似笑的“咯咯”聲。4~6個月時,寶寶便能更好地将聲音和表情結合起來,遇到突如其來的樂事,會突然“哇哈哈”地大笑起來。這是他在告訴你他很開心。寶寶很樂于通過大笑來“測試”他的發聲技巧,并試圖運用嘴裡的各個部位來發聲。

家庭訓練:開始時,寶寶需要在你逗引、撫摸、撓癢時才會大笑。到了五六個月左右,你在他面前做出有趣的表情或是發出奇怪的聲音,就能都得他哈哈大笑。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6

第一次發音

由最初的呢喃不清到加入輔音,這在寶寶的語言發育過程中也是一個不小的飛躍。單詞都是由單個音節組成的,這意味着寶寶接下來要往“語言片段”的方向發展。

生理小常識:對于4~6個月的寶寶,你若仔細聽,在他平時嘀嘀咕咕的聲音中,你會聽到個别的輔音音節,如“b”和“d”,繼而組成“吧”、“哒”等單個音節。剛發現不久,寶寶會新奇地一直“吧吧吧”、“哒哒哒”地重複,久了膩了再去發掘其他輔音。

家庭訓練:當寶寶發出類似帶有輔音的音節時,你可以通過學他的發音來強化,讓他一直重複。等他對一種輔音熟悉後,再嘗試讓他模仿其他輔音。看繪本是練習發音的很好的機會,在講給寶寶聽時,你可以突出其中的幾個音節(動物的叫聲最容易提起寶寶的興趣),然後讓他盡快掌握。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7

第一次啃腳丫

第一次見到寶寶抱着腳丫啃你是否吓了一跳?這個高難度動作大人一般做不來,隻有寶寶柔韌的身軀才可以。為什麼寶寶将注意力轉移到了最遠腳丫上?這一舉動是好是壞呢?

生理小常識:5~6個月這一階段,寶寶的嘴唇和舌頭非常敏感,甚至比他的手指還要靈敏。加上這一時期寶寶的身體十分柔軟,他的小手小嘴可以觸及身體的各個部位。于是,腳丫成了寶寶的“新歡”。隻要保持好小腳丫的清潔,這個行為沒什麼不好,有研究表明,這一行為還可以起到自我撫慰的作用。

家庭訓練:讓寶寶多一項樂趣也未嘗不可。你可以讓寶寶平躺下,光着腳丫,雙手拉着他的雙腿,然後用手輕撓他的關節部位,讓他彎曲,然後輕輕向頭部靠。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8

第一次拍手

9個月大的寶寶成了你的頭号粉絲,你會不會驚喜萬分?拍手是繼微笑、大笑之後,又一種表達愉悅心情的方式。

生理小常識:“拍手”這一行為看似簡單,但對寶寶而言,卻是一項複雜的配合動作。拍手的動作需要大腦傳遞興奮的感覺,然後通過手和眼的協調,才能将兩隻手準确地拍在一起。寶寶熱衷于聽自己發出的一切聲音,會拍手後,這将是很長時間内寶寶樂此不疲的一項娛樂。

家庭訓練:小寶寶的模仿能力驚人,不妨利用這個時機,放點背景音樂,和着音樂的節拍和寶寶一起拍手。如果他不能領會,你可以直接抓着他攤開的兩隻手,合在一起,發出“啪”的聲音,寶寶慢慢就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媒體視點寶寶成長8個第一次)9

第一次親吻

“吻”是表達愛意的最好方式。把臉湊到寶寶面前,寶寶在你臉上留下的吻是蜻蜓點水式,還是濃烈的“麼啊”式香吻?後者更高級些,對于1歲左右的寶寶,媽媽們不妨試着啟發一下。

生理小常識:6個月以後的寶寶,可能已經會在你的臉上蜻蜓點水地留下一吻,但真正意義上的“親吻”要到1歲左右。這種“親吻”更高一級,是會發出“麼啊”聲音的那種親吻,這需要寶寶的面部肌肉、聲帶發育到一定的階段,且這種吻更加地發自他的肺腑,即向你表達他的愛和依戀。

家庭訓練:如果寶寶還做不到,可能因為他無法将“親吻”與實際行動聯系起來。你可以對寶寶說:“好寶寶,親親媽媽。”如果他還是沒有反應,那你給他示範一遍,很快寶寶就能學會。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孕婦吃野生什麼魚
孕婦吃野生什麼魚
在懷孕期間,我很喜歡吃魚和蝦,都是多吃不長胖,長胎不長肉的好食材。魚的種類有許多種,也分淡水魚和深海魚,今天分享的是我孕期愛吃的其中一種魚,扒皮魚。扒皮魚是我見過魚類裡面長相又醜又不起眼的魚了,它雖然醜,但渾身都是寶。扒皮魚的蛋白質含量特别...
2025-02-02
孕婦吃燕窩的好處可以長胎嗎
孕婦吃燕窩的好處可以長胎嗎
前幾天有準媽媽咨詢關于燕窩的問題:我現在懷孕2個月了,想問一下,懷孕後可以吃燕窩嗎?如果可以的話什麼階段吃會比較好呢?因為網上看到太多有關孕婦吃燕窩的争議,有些說燕窩含雌激素太高了,吃了容易胎停、早産什麼的。還有的說吃了對胎兒皮膚好,不知道...
2025-02-02
小寶寶抓什麼東西都吃為什麼
小寶寶抓什麼東西都吃為什麼
早上刷朋友圈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一個寶媽發的消息:“抓周連續兩次都是拿包子,果然是一個小吃貨!”還配了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下面一堆人都回複“長大就變成大吃貨啦!”看得我哈哈大笑,小寶寶真是太逗了。抓周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自魏晉南北朝時一直延續到...
2025-02-02
寶寶趴着睡覺的好處及壞處有哪些
寶寶趴着睡覺的好處及壞處有哪些
寶寶趴着睡覺的好處及壞處有哪些?寶寶趴着睡覺的好處:(1)寶寶有安全感胎兒在媽媽子宮裡就是腹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勢因為人體的腹面部相對于背部來說,缺少骨骼的保護,容易受到外界傷害,且比較敏感這種姿勢是最自然的自我保護姿勢許多寶寶天生就...
2025-02-02
為什麼叫母嬰專用水
為什麼叫母嬰專用水
□郜春霞(河西學院)同一品牌,普通礦泉水2.5元/1.5L,标注“适合嬰幼兒”的水可賣到9元/L。“嬰兒水”好在哪?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購買了數款标注“适合嬰幼兒”的水,将其與同品牌普通水對比,結果顯示:兩者的成分含量并沒有顯著區别。(9月1...
2025-02-02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