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歲分床睡最合适一直是一個比較有争議的話題。
有人覺得是3歲,有人覺得是5歲,但也有人認為早一點分開睡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家長也不知道究竟什麼時候才是分床睡的最好時機。
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所謂的最佳分床睡覺年齡。但是在孩子睡眠的問題上,父母早期投入的時間越多,以後需要糾正的時間就越少。
之前有人曾經用過睡眠訓練的方式。所謂的睡眠訓練就是讓孩子自己哭到睡着或者哭到一定的時間後,你等幾分鐘再去看他。
其實這對于孩子的大腦發育都是有害的,而且會讓孩子把睡覺和孤獨、拒絕聯想在一起。
到底什麼時候分床睡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呢?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睡眠逐步推進。
什麼是睡眠逐步推進?提出這一理念的的人是神經學家達西亞·納維茲。
睡眠逐步推進說白了就是花時間訓練孩子,小步前進,在孩子的容忍範圍内引導孩子慢慢獨自入睡。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整個過程中感到安全。
但納維茲教授說,在孩子未滿六個月時,不要嘗試這種方法。
因為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他大腦的社交與情感處理部位正在發育,這個部位是孩子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它與親子間愛的互動有關。
那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使用這一方法呢?其實這個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年齡概念,因為每個孩子準備好的時間可能不一樣,但是當孩子有了“物體恒存”的概念後就可以逐步推進他晚上獨自睡覺。
什麼是物體恒存?
這一理念是由被公認為當代研究認知發展理論泰鬥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來的,皮亞傑發現嬰兒不是天生就知道他看不到一個物體時,那個物體依然存在。所以嬰兒獨處時,他會覺得自己遭到遺棄了。
我們成年人不會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看不見或聽不見孩子時,仍然會感覺到他的存在,這是因為這種感覺已經根深蒂固了,我們很容易忘了這是我們後天習得的能力。
所以,當孩子理解媽媽離開并不是消失不見了,我們才可以用這個方法了。這個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點,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速度是不一樣的,還是需要我們父母根據自己家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不過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推算,大概是2歲以後。但還是那句話,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那到底如何推進呢?
首先第一步是注意孩子何時何地入睡感到放心與安全,比如每天晚上我家兒子喜歡躺在我懷裡入睡。納維茲稱之為“舒适基線”,這是你開始的地方。
接下來,抽離基線的最快步驟是什麼?
是在他昏昏欲睡但還沒有睡着時輕輕地松開他,改握他的小手,讓他依舊能夠感受到你的身體或呼吸。如果你的孩子接受這個步驟,你可以重複這個做法,直到它變成新的“舒适基線”,
之後再進入下一步,進一步的分離步驟,例如陪睡的時候隻是睡在他旁邊。
再下一步是把孩子從你的床上搬到旁邊的床上。接着,把床移到更遠的地方,最後是移到另一個房間。
在任何階段,一旦孩子感到不舒服,就回歸“舒适基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