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秋葉大叔
最近國内疫情牽動人心,韓國品牌好麗友卻被帶上了熱搜:
疫情之下的大學超市現狀,貨架被掃蕩一空,剩下一排排擺放整齊的好麗友。
提起好麗友,第一反應就是那句“好麗友,好朋友”。
以“好朋友”身份陪伴我們多年的好麗友,如今怎麼被大學生們抛棄了呢?
早在本月初,#好麗友漲價#的詞條就挂在熱搜。
起因是有博主爆料,好麗友宣布産品漲價,但隻針對中國和俄羅斯地區,其他國家不漲價,以抵消原材料上漲成本。
除此之外,還放出了好麗友食品在韓國和中國配料對比圖;韓國生産的好麗友使用可可粉,在中國卻使用代可可脂。
一時間,好麗友“雙标”事件引發網友熱議,直沖微博熱搜榜第一。
3月1日當晚,好麗友官方發布了一則“不正式”聲明:
這麼大一個跨國品牌,竟然用備忘錄發布,也沒有公章,這樣的敷衍式聲明,怎麼會讓人信服?
抵不住網友們的争議與質疑,終于在第二天下午,好麗友再次發布官方聲明:
關于産品漲價,并不是在俄烏局勢緊張的時期故意漲的:
“盡管受原輔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也隻是在2021年9月對受影響較大的派品類中3個品牌的産品價格做出微調。”
關于配料,是翻譯軟件的問題,各國原料型号、标準完全一樣,不存在雙标。
但評論區裡大家抵制情緒很強,很顯然,網友并不買賬:
此外,好麗友在回複中說,代可可脂與反式脂肪酸是不同的概念。
可是相關食品專家認為,市面上常見的代可可脂都屬于反式脂肪酸,經常食用對身體有害,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少吃。
現在已經明确,在此特殊時期針對中俄漲價的事隻是烏龍;而生産含代可可脂食物的也不止好麗友一家,為什麼大家對于好麗友的抵觸還是這麼強烈?
我想,這也離不開好麗友對待國人的态度。
90年代的中國市場,海外品牌的空缺,讓好麗友抓住了機會;1995年便進軍中國市場,開創了中國派品類。
專門設計了紅色包裝的巧克力派,質量過硬、口感細膩,加上“好麗友,好朋友”為主題的溫馨廣告,一推出便相當成功。
1997年,好麗友在河北廊坊工廠的第一條生産線建成投産;随後又陸續推出了呀!土豆、薯願、好多魚等近30款備受歡迎的産品。
據資料顯示,自2010年起,中國已超越韓國成為好麗友集團的全球第一大市場。
從進入中國到發展至今,二十多年過去,好麗友更是成長為跨越7大品類、渠道遍及全國,年銷售額超過60億元人民币的綜合性食品企業。
不可否認,好麗友深耕中國市場,一定是下過功夫的。
好麗友總經理李揆洪說過:“好麗友的很多産品都是從韓國得到市場認證後,通過本土化運作再導入中國市場的。”
它的口味本就不一定優先針對中國消費者變化而調整。
近年來,随着消費觀念的轉變,健康化食品成為了消費的主流,好麗友高糖、高鹽的巧克力派、膨化食品等開始“失寵”。
像去年好麗友對部分産品漲價,大概就是應對市場變化的措施之一。
雖然為了順應新消費市場,好麗友也布局過健康産業:推出過熔岩泉進軍高端水市場,推出高端零食達特·優堅果棒,推出松松肉松蛋糕進軍烘焙代餐市場......
但與此同時,前有達利園、盼盼等老品牌的緊追,後有良品鋪子、百草味等新零食品牌的圍剿,好麗友未來的路,顯然愈發難走。
尤其是良品鋪子這類新零食的崛起,除了趕上了互聯網的風口,更多的還是它們迎合的就是本土口味。
比起好麗友踏入中國二十多年,沒有及時抓住國人口味變化趨勢,确實給了國貨零食很多機會。
大家發現沒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癡迷于國外品牌了。
國人的消費觀念越來越成熟,洋品牌早已不是大衆首選。我們會綜合分析性價比,選擇真正靠得住的産品。
韓國引以為傲的手機品牌,三星、LG都曾在中國紅極一時,有很大的優勢,但随着國産手機的起飛,韓國智能手機失去了大部分中國市場。
再加上近幾年,“翻車”的國外品牌越來越多,我們對洋品牌的迷信越來越少了。
外資企業想要在中國有長遠且良好的發展,也得針對中國人的口味深耕。
我們走出去要适應當地市場,别人走進來也得适應中國市場。
好麗友是個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老品牌,如果不及時調整态度,讓中國消費者感受到誠意,說不定也會像三星一樣,被國内企業後來居上搶回了市場。
好麗友,是否能繼續做我們的好朋友,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