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聖人,萬世師表。他首創儒家學說,是儒家的開山祖師爺。在經曆兩千多年的歲月洗禮,孔聖人的形象越來越高大,他的儒家思想一直被世人所推崇,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實,在聖人的光環下,他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養生專家。
《史記》上記載,孔子成年後“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按照現在說法就是一米九一的美男帥哥。他是個精力旺盛,身材魁梧,愛射箭,喜飙車,并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弟子三千,活了七十多歲。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他是“千斤大力士”。這在春秋時代,醫療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孔聖人能活得如此壯健和長壽,肯定是有自己的一套修身養性的絕活!在他的一些著作中,我們是可見一斑的。以古文獻為依據,孔子提倡的修身養心、動靜結合、身體力行、崇尚健康的養生思想,在當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和借鑒價值。
在日常飲食起居、體育休閑等方面,孔聖人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論語·鄉黨》篇說他:“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就是要求飲食烹調,愈精細,愈佳美愈好。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飽口福,同時也有易于消化吸收。同時,他也主張飲食簡樸,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見他并不是追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活,追求飲食簡樸而平常。他說:“飯蔬食,飲水,其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為此,他“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又深入到了養性的層面,眼不見為淨,省的煩惱。
在飲食衛生方面,孔聖人獨到見解集中載于《論語·鄉黨》中,如:“魚餒而肉敗不食。”食物陳舊變味了,魚和肉腐爛變質了,不吃。“色惡不食”,食物顔色變壞了,不吃。“臭惡不食”,色味不好,不吃。“失饪不食”,烹饪不合情理的,不吃。另外對飲食時間和食肉量方面,說道“不時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吃飯應以作為主食的谷物為主,吃肉佐飽,食肉量應該控制。“唯酒無量,不及亂。”對于飲酒,雖不限量,但以不醉為準繩。
生活起居方面,孔聖人強調進食不講話,睡覺也不言不語,即“寝不語”。唐代大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道:“寝不得語言者,言五髒如鐘磬,不懸則不可發聲。”“寝不語”之外,睡卧的姿勢也有要求,孔子的講究是“不屍卧”。所謂“屍卧”,就是睡時仰挺,像僵屍一般。實踐證明,側身屈足而卧,有益健康。後來的《老老恒言》曾載有陳抟老祖安睡訣說:“左側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頭,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間,右側則反是。”這可以作為“不屍卧”的補充說明。除了以上這些,孔子還有“君子三戒”,即“戒色”“戒鬥”“戒得”的養生處世名言:“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貪)。”
在體育休閑方面,孔子主張的是“因地制宜”和“快樂鍛煉”相結合,達到愉心健體之功效。孔子平時最愛練習射箭,駕馬車狂奔。《史記·射議》記載,當年孔子在曲阜城郊習射,四周觀看的人,擁擠得猶如牆垣一樣。這種習慣,不但在孔門弟子中盛行,曆代相傳。孔子死後,人們也不忘在他老人家的墓前舉行習射之禮,作為紀念和緬懷他老人家的重要活動的組成部分。
在駕馭馬車方面,孔子也是愛飙車的狂熱分子。他曾對弟子說:“吾何執?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為了飙車,高調呼出:“我還是駕馬車吧!”聖人在身體力行中實踐自己倡導的“六藝”,放下身段站在執禦者“卑”位,實現自己的“過把瘾”,駕車狂奔,向着目标前進。同時得到調和氣血、強壯筋骨的作用,鍛煉身體。孔子,孔聖人,他的好身闆,就是這樣練出來的。(文/蔡驷讀曆史 圖/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