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焦作城區段,市民在岸上的天河公園拍照。 李明明 攝
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焦作城區段,市民在岸上的天河公園拍照。 李明明 攝
中新網鄭州6月22日電 題:探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沿線百姓盡享“水”福
作者 趙晖 李明明
“每天喝的是甘甜的丹江水,出門欣賞的是如畫的景色。”站在天河公園内,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東于村村民原發虎的幸福溢于言表。
焦作市解放區東于村村民張本銀接受記者采訪。 李明明 攝
原發虎隻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沿線1800多萬受益人口之一。和他一樣,喝上丹江水的河南民衆對南水北調中線這條“新水脈”帶來的變化感觸深刻。
南水北調是一項民生工程、生态工程,也是一項“幸福工程”。沿線百姓對水質滿意不?搬遷群衆的生活怎麼樣?近日,記者在豫北多地進行了走訪。
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安陽段,渠水清澈見底。 李明明 攝
焦作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區的城市,總幹渠在焦作境内全長76公裡,中心城區段約10公裡。一渠澄碧的“南水”從南陽陶岔渠首出發,奔流560公裡抵達這裡後,下穿黃河,再穿越中心城區,一路蜿蜒向北。
焦作城區段總幹渠紅線寬度100米,沿線10公裡是人口稠密的居民區。“為渠讓路”,2009年焦作城區段征遷2440戶、9317人,拆遷房屋52.38萬平方米。2017年,為改善總幹渠兩側生态環境,确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焦作又啟動了南水北調城區段綠化帶征遷工作,共完成4008戶、1.8萬名群衆的征遷任務。
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安陽管理處副處長亢海濱展示從渠中取到的一瓶水,和瓶裝礦泉水并無觀感上的區别。 李明明 攝
如今,貫穿焦作市主城區10公裡、綠化面積約200公頃的天河公園,成了市民休閑娛樂的絕佳去處。
“能夠擁有眼前這番美景,源于征遷群衆舍小家為大家的默默奉獻。”焦作市南水北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東說,“但甘甜的‘南水’是對焦作老百姓最寶貴的回饋。總幹渠的水不經處理就能達到Ⅱ類水質标準,是優質水資源。”
張本銀也是焦作市解放區東于村村民,他和原發虎一樣,沒事的時候就會到天河公園轉轉,一是這裡環境好,二是這裡是他們曾經的家。
“之前村裡吃的水是井水,水垢特别大,自從吃上了南水北調的水,感覺比礦泉水都好。”張本銀說,現在的飲水不知道比過去好多少倍。
圖為遊客乘坐觀光車遊覽湯河國家濕地公園。 李明明 攝
在搬遷的西王褚村村民王霞看來,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不僅僅是水質的改變,“現在住的是軟硬件齊備的小區,出門就是綠樹紅花的公園。”
王東介紹,2020年8月,随着府城水廠牧野加壓泵站成功并網運行,焦作市中心城區近百萬市民全部喝上了“南水”。截至2020年底,焦作累計向受水區安全供水逾26000萬立方米。
在距離南陽陶岔渠首700餘公裡的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安陽段,波光粼粼的渠水一眼望得見底。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安陽管理處副處長亢海濱從渠中取到一瓶水,和記者手中拿的瓶裝礦泉水相比,一樣的潔淨透明,并無觀感上的區别。亢海濱向記者介紹,安陽段水質常年穩定在Ⅰ類,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标準。
這樣優質的水資源,通過總幹渠3個分水口向安陽境内供水,覆蓋安陽市區、内黃縣、湯陰縣,受益人口超180萬。
圖為位于焦作市的山門河暗渠。暗渠的修建解決了山門河與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交叉問題,保護了水質。 李明明 攝
龍安區東風鄉的紅星村就是受益村之一。村民王伏來告訴記者,紅星村地處丘陵地帶,以前吃水很不方便,要去别的地方拉水、擔水,“現在打開水龍頭,一天24小時都有水。”
“自來水管已接通家家戶戶,村民生産生活用水不再難。”紅星村黨支部書記齊金富說,以往“為水所困”的生活一去不返了。
而在湯陰縣境内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湯陰段湯河退水閘前,清澈的丹江水正緩緩流入湯河。近幾年,通過引用南水北調水源進行生态補水,湯河生态環境得到治理,全域水質得以改善。
良好的生态環境也帶動了當地旅遊業和周邊産業的快速發展。百姓臨水而居、與水為伴,盡享生态紅利。依靠湯河國家濕地公園,周邊村莊相繼發展起休閑采摘、農家樂、民宿等,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産業的發展帶動了村民增收緻富,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一渠丹江水千裡奔流滋潤了億萬百姓。“南水”之于沿線,不僅僅是“喝”上潔淨的水,帶來的更是生态環境的蝶變,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成為“生活、生産、生态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活水源頭。(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