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員 王際文
據《工人日報》9月7日報道,江蘇連雲港市某企業,針對職工提出的彈性工作訴求及方案召開聽證會協商,經過協商,現場對方案進行了12處修改。最終,彈性工作方案獲全票通過!要照顧家中患病老人的、要提前接送孩子的、要管理田間農作物的……各種職工訴求都得到了滿足,企業生産也沒有因彈性工作而受到影響。
彈性工作,這樣一個看似完全“讓利”職工的方案,何以能夠讓勞資雙方都信心滿滿、樂見其成呢?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但不可否認,在企業改革發展進程中,勞資矛盾仍時有發生,這是不可避免的陣痛。上述報道的案例說明,隻要妥善處理好了,完全可以達到職工和企業雙赢的效果。
首先,尊重職工是基礎。職工依靠企業而生存,企業依靠職工而發展,兩者相輔相成、根本利益一緻。當職工有意見、有呼聲的時候,企業管理者要以人為本,善于傾聽,積極回應,尊重職工意願,尊重職工在企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努力實現企業發展與職工需求相協調,不斷提高職工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這樣才能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而不至于使矛盾越積越多、越積越深。
其次,集體協商是保障。事實證明,集體協商是化解勞動關系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好方法好途徑。工會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就職工工資、勞動條件等進行協商,并簽訂集體合同,是寫進了《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的一項重要制度。遇事好好說,大家商量着來,企業管理者威信不僅不會受損,反而會使企業形象更好,職工更有歸屬感。隻要勞資雙方能夠心平氣和坐下來,平等協商、友好協商、依法協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化解不了的矛盾。
第三,科學決策是關鍵。既要保障職工權益,又要符合企業利益,這看似“難以兩全”,卻是考驗管理者科學決策能力的試金石。科學決策就是既要尊重事實,實事求是,還要依法合規,在不使企業生産經營發展受影響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滿足職工的合理需求,不能非此即彼、一邊倒。“對實行彈性工作制而帶來的臨時缺人問題,我們将組織公司行管人員參與頂崗。同時,對參與臨時頂崗的職工一律按照加班的标準計發工資待遇。”報道中該公司董事長的這一表态,就充分體現了實行“彈性工作方案”決策的科學性。
一個企業的彈性工作方案獲全票通過,事情并不大,但留給人們的思考卻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