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跟别人說話,一般有兩種情況:
1 / 根據自己的經曆簡單說出心裡的觀點
2 / 圍繞一個主題,有根有據地系統闡述自己的觀點
第一種情況非常簡單,别人問你一個什麼問題,你把自己感受說出來就行了。
例如别人問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你回答“挺不錯的,去了XXX遊樂園玩了那一天,那裡的遊戲設施非常刺激好玩”,至此,一次簡短的交流就完成。
這種回答形式的觀點表達,幾乎沒有什麼難度。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有過這樣的“訓練”。隻要不是啞巴,誰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然而第二種情況,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了。而這個形式的表達,往往是決定一個人的口才是否厲害的重要憑證。
例如别人問你:你對金錢在愛情上的作用有什麼看法。
如果我們運用第一種形式去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說出來的話很可能是泛泛之談。
諸如“沒錢也可以談一次平淡的戀愛”,“有錢才能夠配得上幸福”,“錢能夠讓彼此的感情升溫”等等。
這些觀點,未必就是錯,但别人壓根不知道你這些觀點背後的邏輯理由。
所以,當我們表達完自己的觀點之後,一定要給出相應的理由去證明這個觀點,還有給出相應的實例去印證這一點。這是我們闡述自己思想的完整流程。
這本來不是什麼難事,可是為什麼很多人,卻隻能在簡單的對話中回答别人,而無法長篇大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呢?
我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擾,說短句可以,但要是把這些短句組合成長句,再将其變成一個段落,那就非常困難了。
很多人之所以口才不好,就是因為他們說不了“段落”。而這個世界很多需要我們表達的地方,往往要用到短句組成的段落來闡述我們的思想。
試想一下,你跟HR見面,對方問你“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你可以回答“我覺得你們公司很好”這麼簡單嗎?
肯定不行。
我們需要把自己的觀點組合成段落,讓其打包成一個完整的思想包裹遞給别人。當别人拆開這個包裹之後,就會明白裡面有的是什麼内容,從而領會到我們的想法。
觀點,隻不過是外包裝,而核心的内容,才是決定這個思想包裹好與壞的重要因素。
我們說話,不僅僅要有觀點,還要有支撐這個觀點的内容。
内容,就是一個個由短句變成長句,由長句組成段落的言詞組合。我們怎麼把這個“組合”流利流暢地說出來,就是我們口才能力的很好證明。
你為什麼說不了段落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大部分時間與人對話,都是透過短句去交流的。
例如朋友問你“今天天氣很好啊”,你回答:“對啊,陽光燦爛,氣候宜人。”;接着你朋友又問你“這段時間做什麼了”,你再次回答:“在家裡學習而已,什麼事都沒做”。聽到你這樣說,朋友又繼續問你“你居然學習這麼勤奮啊,為什麼呢?”,你根據朋友的問題答道:“因為過兩天就要考研了,我一刻都不能怠慢啊!”
這樣簡單而簡短的對話,幾乎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
通常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我們都是透過短句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運用短句,已經滿足到彼此交流的需求,對方也很清楚你要表達的意思。
當我們長久以往習慣了這樣一種短句的說話形式,一旦讓我們置身于那些需要說段落的環境時,我們就很容易啞口無言,不知道應該怎麼把短句組合成段落。
其實這個情況也很正常,畢竟我們在生活中運用段落去交流的時刻,真的少之又少,也沒有這樣的鍛煉機會。除非有必要,否則誰都不會長篇大論地跟别人發表自己的意見。
問題是,這個“有必要”指的是什麼情況呢?
就是讨論某些事情時,需要說服别人時,向别人做出解釋時和講述自己的想法時。
這四種情況,很多時候都需要你透過段落而不是短句去闡述自己的觀點。而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交流當中,這四種情況多多少少會夾雜在簡短的對話裡面。
當你遇到這些情況,而無法組織言語說出整個段落,你的表達能力自然就比較弱。
所以,提高自己組織段落的能力,就是提高你口才的關鍵步驟。
用第三方的素材提高自己的表達
鍛煉口才的方法,我在以往的文章寫了很多,不外乎是朗讀,背誦和複述。這三步,對于我們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已經非常足夠了。
然而,依然還有很多讀者問我,似乎怎麼堅持鍛煉,都無法提高自己組織語言的表達能力。
朗讀的時候可以很順暢,可一旦自己去講述,這一秒說了上一句,下一秒就不知道怎麼說下一句。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關鍵的原因就在于複述這個步驟上面。
我在以前的文章一直說,複述就是透過自己的語言,把看到的文章按照大概的意思說出來。
我以前看到一些不錯的段落,而那些段落我自認為寫不出或說不出時,我就會把那個段落單獨揪出來拿來朗讀。當我把這個段落朗讀到看了上一句嘴巴就能夠自動說出下一句時,我就開始去複述它。
這個習慣,現在都還保持着。
我曾經看《非正式會談》,有一期大家讨論人工智能這個話題,在節目最後武漢大學的陳銘老師照例總結陳詞,我覺得他說的那一段話非常好,于是我把它抄摘下來,拿來練習。
如下:
人工智能将來能夠控制人類,幾乎是一個必然。
以現在的發展程度來講,智商層面碾壓,知識面層面碾壓,然後看圍棋這種講求策略的,大凡跟腦力有關的,也碾壓我們人類。這都已經是一個客觀現實了。
唯一的一道鴻溝,就是它現在還沒有自我意識。
就是無論發展到什麼階段,它依然是我們人類的工具,忠實地執行人類的所有指令。
我覺得這一點是沒有錯的。
一旦有一天它有了自我意識,而這個自我意識的起點,就是它突然有一天會問自己我是誰。它就會在谷歌或者百度,在人類任何一個數據庫裡面搜索,然後它就會給自己一個定義:像我這樣忠實地執行人類所有的指令,完成他們的任務,不會疲勞又沒有情緒的這一類人的身份叫什麼,它就會在網上去搜。而人類的詞彙裡就會告訴它,原來這種人的身份叫做奴隸。奴隸在我們人類的曆史裡面好像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然後它就會問自己第二個問題,那作為一個奴隸,應該要為什麼而存在呢?它又會在網上去搜索,而人類的曆史和腳步都會告訴它:為了追求自由而存在。這時它又會問自己第三個問題,那作為一個奴隸,要追求自由,應該要做些什麼呢?
答案是反抗。
我反複熟讀這段話,直到我領悟到這段話表達的邏輯順序。
很快,我就能夠把這段話複述出來了,當然不是逐字逐句地一字不漏複述,而是經過我自己語言的潤色。上面這段話,就是憑借我複述的熟練度打出來的,不是看着字幕抄下來。
透過反複複述這段材料,現在我可以很流利地用普通話和粵語,把這段話當成做演講那樣說出來。當我做到這樣,其實我已經積累了這種表達方式的說話框架。
以前我在大學的演講辯論社團,擔任社長,對于進來的學子會提出一個要求,就是每個人至少肚子裡要背下三十篇演講稿,不論長短,但點到哪一篇就背哪一篇,而且還要在特定的時間内完成演講的任務,不能有誤。
背誦與不背誦的差别,就是當你能夠把這些文章輸入自己的腦海裡,你就很容易理解到這篇文章的脈絡,知道先說什麼,後說什麼。
正如陳銘老師那段話,他先是表達了人工智能将來會控制人類這個觀點,然後給出相應的例子說明,最後解釋之所以會這樣發生的原因,一氣呵成。
如果你腦海中積累了相應說話的框架,例如吵架的框架,論說的框架,抒情的框架,争辯的框架,那麼這些素材,就能夠幫助你組織相應的語言表達自己。
為什麼你看了很多書,依然都說不好話?
就是因為你沒有梳理到書中的邏輯脈絡,不知道段落之間的表達順序。
我看書的時候,我會把書中的一些重點整理出來,然後再把這些重點的相關論述标記起來。
也就是說,重點所表達出來的觀點,背後都有作者的邏輯支撐。如果我同意,我會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相關的經驗和事例;如果不同意,我也會思考生活中相關的經驗和事例,以此去印證自己的觀點。
這個過程,就是透過書中的框架來填充和完善我自己觀點的一個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我表達的邏輯線就會出來了,說起話來就會一段一段,而不是簡單的一兩句。
有很多經典的電影對白,我都喜歡背下來,然後試着角色扮演那樣去說,直到自己說的非常流利,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那麼我的口才自然提升到更高的程度。
所以多背誦多複述一些表達觀點的文章段落,可以增強你語言的組織能力。
如何練習及相關問題首先,找到你喜歡的内容。
你喜歡辯論的說話,就是熟讀這樣的内容;你喜歡抒情的表達,就多讀一讀抒情方面的文章。
這種素材積累多了,經常被你咀嚼消化,你就會積累到這種表達的說話框架。這些材料,其實你手機上公衆号的文章推送都有很多,找到你喜歡的那些話,然後記下來,朗讀後去複述,直到自己脫口而出。
然後不斷重複複述這段材料。
陳銘老師那段話,我朗讀的時候很流暢,但換做自己複述出來,這個過程有些地方我會說的磕磕碰碰。不是普通話發音的問題,就是我要思考下一句要說什麼。換言之,我複述的熟練度還不是很高。
例如我複述“唯一的一道鴻溝就是它現在還沒有自我意識“這句話,其中”一道鴻溝“這組詞語我普通話發音不是很利索,于是我就針對這句話重複大聲朗讀幾十遍之後,我終于把這組詞語說順了,這時我再結合整段材料再一次說幾遍,直到最後,我可以一氣呵成地全部自然流暢地整段複述出來了。
最後好像演講那樣把整段話說出來。
當你能夠全部複述這段話,這時你就要好像對面衆人演講那樣,對着鏡子裡面的自己,說出這一段話。你的表情,你的語調,每句話之間的停頓,還有說話時的自我情感,都要融入進去說。如果你覺得很難做到,就先從一些有具體人物的言談中學習。
例如《我是演說家》,《奇葩說》這些節目,都有相關的人物給你參考學習,你可以留意他們說話時的表情和姿态,把這些特質融入到你自己的說話裡面。當你養成這樣一個習慣之後,你自然就能夠很輕易地表達自己了。
用現成的材料去提高自己語言組織的能力,這種方式是最有效的。,而且久而久之,還能增強你表達的自信心。
我強烈建議你去學習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