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馬牛不相及”是我們日常經常用的一個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兩種事物毫不相幹的意思。這個典故出自于《左傳·僖公四年》,最初是出于一個楚國大臣之口。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合進攻楚國,當時的楚成王知道了消息,覺得齊國的進攻毫無道理,于是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一邊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質問齊國。屈完質問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
也就是說:你們居住在大老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遙遠的南方,相距很遠,你們竟然進入我們楚國的領地,這是為什麼?
那“風馬牛不相及”是什麼意思呢?在這裡,并不是說風、馬、牛三種東西沒有任何聯系。古時的“風”,有很多意思,其中一種指的是動物發情時雌雄之間互相引誘的意思。當時在野外,牛、馬發情的時候會互相追逐,奔跑很快且追逐很遠。
這下基本就明白了,在這句話裡,“風馬牛不相及”的意思是“即使馬或牛雌雄發情互相追逐,奔跑很遠,也不至于超越我們的邊界”,實際上就是形容齊楚相去很遠。
當然也有不同的解釋,比如有的人認為應該解釋為“馬和牛是兩種動物,即使發情也不會走到一起去”。聽起來也有道理,不過感覺還是上面那個更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