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hoto/ 圖)
可口可樂也在内地賣涼茶了。
近日,可口可樂官方旗艦店上新了一款健康工房系列“夏枯草涼茶”,這意味着,這家全球最大軟飲公司正式進軍中國内地涼茶市場。
目前,該産品在某電商平台售價為24瓶500ml規格産品折後價297元,約12.4元一瓶,而同樣500ml規格的王老吉涼茶在電商平台售價為15瓶共51.9元,折合下來約3.5元一瓶。
可口可樂涼茶的價格是王老吉涼茶價格的三倍多,從銷量上看,嘗鮮的人并不多。
除了可口可樂,這些年試水涼茶行業的飲料大廠不在少數。為什麼它們前仆後繼做涼茶品牌,可最終又以“涼涼”而告終?
涼茶曾經很“熱”
雖然可口可樂最近才開始在内地賣涼茶,但它在涼茶領域的布局多年前就已經開始。
2005年,可口可樂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達成合作,研發含有中草藥成分和配方的飲料。同樣是在2005年,可口可樂在香港收購了“健康工房”。
“健康工房”的前身是香港涼茶老品牌“同治堂”,2003年變更為健康工房,公司的業務也由傳統涼茶轉為配合大衆生活的健康飲品,同時開展包裝飲料和涼茶店業務。
隻不過,十多年時間過去了,可口可樂并未在内地推出新的涼茶産品;而健康工房也隻針對香港市場。
2016年之後,可口可樂提出并推行“全品類戰略”,就是汽水、果汁、飲用水、能量飲料、即飲咖啡、即飲茶、植物蛋白飲品、低度酒等等飲料品類,可口可樂都要涉足。
所以這些年來,可口可樂密集試水各種新品,賣的産品越來越多元,既賣含酒精飲料,也賣咖啡,還賣奶制品,現在也開始賣涼茶。
可口可樂并非第一家試水涼茶業務的飲料大牌。
娃哈哈曾先後推出過宋都涼茶、金銀花涼茶、神草堂涼茶、火鍋涼茶等涼茶品牌;統一集團曾推出實“粒”涼茶,其最大的賣點在于含仙草凍顆粒;旺旺曾推出老翁涼草茶、“哎呦穿心涼”涼草茶,都是主打“台灣傳統古味”……
甚至看起來不那麼搭邊的企業也賣起涼茶,比如以賣防脫發洗發水聞名的霸王集團,曾推出一款名叫霸王涼茶的産品,還請來甄子丹做代言。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消費者可能都從未聽聞過以上這些品牌,它們基本上也已停産。
(視覺中國 / 圖)
大牌紛紛涉足涼茶業務,因為涼茶市場曾經特别“熱”。
前瞻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5年,我國涼茶行業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擴張速度,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速為12.34%。
2012年王老吉全年銷量突破200億元,占據罐裝涼茶市場的八成份額,力壓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紅牛等品牌,成為中國罐裝飲料市場銷量TOP1。王老吉當時的商标價值高達1080億元。
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涼茶行業整體市場規模達到420億元,占飲料市場份額的7.21%,到2015年,涼茶市場規模已經突破500億元。
涼茶真的會“涼涼”?
不過,曾經很“熱”的涼茶市場,在時間的證明下,新入局的涼茶品牌幾乎都以“涼涼”而告終,這裡的症結何在?
涼茶由“熱”轉“涼”,2016年就已經開始顯現。
前瞻産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2012-2017年涼茶市場增速由16.7%跌至9.1%,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中2016年增幅開始跌破兩位數,成為涼茶行業的轉捩點。
到了2018年,涼茶市場規模隻剩下470億。2020年,疫情影響下,涼茶市場雪上加霜。哪怕2021年涼茶市場有些起色,與巅峰期仍有不小的差距。
涼茶市場的萎縮,與昔日兩大涼茶品牌曠日持久的糾紛有關,造成太多的内耗;更與涼茶自身發展陷入瓶頸有關。
從内因上來看,涼茶的功能屬性深入人心,成就了它,但也限制了它的消費場景。
比如提起涼茶,很多人條件反射就是“怕上火,喝涼茶”,他們隻會在吃火鍋、吃燒烤、吃正餐時喝涼茶;并不會像喝奶茶那樣,把涼茶當作一種日常的飲品——或許隻有廣東人除外。
從外因來看,市面上每年都會推出各種各樣的新式飲品,令人眼花缭亂,它們不斷瓜分涼茶的市場份額。
比如同樣含有“茶”元素,奈雪的茶、喜茶等新中式茶飲品牌發展十分火爆,各種奶茶店遍布大街小巷。《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全國茶飲門店數從2017年的25萬家,漲至2019年的50萬家,2020年年底門店數量約為59.6萬家。
艾媒咨詢的報告則顯示,2021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為2795.9億元,預計2025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将達到3749.3億元。59.1%的中國新式茶飲消費者表示未來消費頻次不變,26.2%的消費者表示消費頻次變多,減少的消費者僅占14.7%,其中表示未來頻次增多的消費者年齡段主要在22-40歲之間。
(視覺中國 / 圖)
可以說,未來飲品的競争成敗,主要取決于能否抓住年輕消費群體。
元氣森林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它是一款為Z世代量身定做的飲品,2018-2020年元氣森林銷售額增長率分别為300%、200%、309%。元氣森林2016年推出,2021年營收就已達到70億元,依照這個增速發展下去,很快就要趕上涼茶巨頭王老吉了。
廣東人愛涼茶也是衆所周知的,可就連在廣州,涼茶也慢慢不那麼“熱”了。
廣東地區流行的涼茶,主要不是罐裝或瓶裝的涼茶飲料,而是街邊涼茶鋪售賣的“煲”好的自制涼茶,不同的店鋪有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制作工藝。
對于老廣東人來說,三不五時去喝涼茶是生活的一部分,涼茶鋪曾遍布大街小巷;但在物價上漲、人力上漲、鋪租上升、年輕人對涼茶認知度降低的背景下,涼茶鋪已經在走下坡路。涼茶鋪關閉,新開的是各種新式茶飲店,它們更受年輕人喜愛。
對于當前涼茶品牌來說,當務之急是如何打破刻闆的消費場景,讓更多年輕人對涼茶産生新潮、健康、年輕等品牌認知。
涼茶巨頭王老吉,這些年來就一直很努力地進行多元化、年輕化的嘗試,或對核心涼茶産品進行創新,推出以低熱量和健康為賣點的黑涼茶;或開發多種新式飲品,推出啤酒品牌、氣泡水品牌。
從這個層面看,可口可樂的“夏枯草涼茶”,就有些平平無奇。“夏枯草涼茶”主打的“清熱降火”“羅漢果帶出自然甘甜”“無額外添加人造香料及色素”等,很難與其他涼茶品牌形成差異化競争,也沒有特别吸引年輕人的賣點。
涼茶市場雖“涼”,仍有幾百億的市場份額,市場空間并不小。如何吸引年輕族群,避免市場份額繼續萎縮,甚至逆勢上揚,是當下整個涼茶行業需要探索的重點。
陳子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