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鳜魚肥埋伏筆?閑中讀書,曾看到清代名士孫元湘寫鳜魚的一聯詩: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流水鳜魚肥說明春雨連綿、桃花凋謝之晚春,正是鳜魚最為肥美之時,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桃花流水鳜魚肥埋伏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桃花流水鳜魚肥埋伏筆
閑中讀書,曾看到清代名士孫元湘寫鳜魚的一聯詩: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流水鳜魚肥。說明春雨連綿、桃花凋謝之晚春,正是鳜魚最為肥美之時。
鳜魚,又名桂魚、鳌花魚、季花魚等。它身體側扁,背部隆起,魚身呈青黃兩色,還常有黑色的、不規則的斑紋交錯其間。鳜魚的嘴巴較大,有齒,下颚突出,喜食魚蝦,為兇猛屬魚類。因其肉質細嫩、肥美、骨刺很少、味道鮮美,曆來被食家贊為是“魚中上品”。其實,隻要鳜魚生活的水域好,鳜魚之味,四時皆佳。如千島湖活水出産之鳜魚,無論何時做菜入肴,皆為美味之魚鮮。
鳜魚因肥美鮮嫩,古人贊美之詩不絕,最有名的鳜魚詩,當數唐代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因蹶魚肥美,詞人下着細雨還戴着笠帽、穿着蓑衣去釣蹶魚。北宋名人王安石詩曰:“江上往來人,但愛鳜魚美,君看風浪中,小船出沒無?”說明鳜魚雖然肥美,江上捕魚人卻是冒着風浪的危險去捕捉的。南宋詩人楊萬裡的《舟中買雙鳜魚》詩,也寫得極為生動、形象,詩曰:“一雙白錦跳銀刀,玉質黑章大如掌。”将鳜魚的體型特色,描述得淋漓盡緻。晚年居住在紹興鑒湖之濱三山的南宋詩人陸遊,常寫詩贊美故鄉的美食。他在《思故山》一詩中寫到:“船頭一束書,船後一壺酒,新釣紫鳜魚,旋洗白蓮藕……”詩人活得挺潇灑,他住在鑒湖邊的三山,有時就劃一隻小船去湖上遊覽,一邊看書,一邊喝酒,一邊釣魚,還釣上了紫色的鳜魚,又随手在湖中挖出藕,馬上洗幹淨了吃。說明紹興鑒湖産蓮藕,也盛産鳜魚,他常能吃到這種美味的魚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