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孔子說:如果說到聖和仁,我不敢當。不過持續努力不倦怠,教人不厭倦,僅如此罷了。公西華說:這正是我們做不到的。】
書接前文,孔子說自己做不到躬行君子,這是謙虛之辭,在此孔子又說自己非聖非仁,隻是願意學習,願意教别人罷了。子貢曾經說過:“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在衆弟子眼中,孔子已經是聖人,因為學不厭、教不倦真的很難。
于此我不禁想到自己,有時候學的中途産生了厭倦,從而懈怠停滞。2021年即将過去,我年初做的規劃有些還沒有完成,甚至有些計劃或失敗或放棄了。就拿讀書來講,有時候因為工作或生活瑣事煩擾,即使時間充裕,依舊不想翻開書本,而是“葛優躺式”的刷劇、浏覽無關緊要的網頁,由此産生的空虛感、罪惡感反過頭來還會造成庸人自擾、浪費時間。有時候我會用清單或專注類軟件強制不玩手機,但自願與被“監督”、被“強迫”還是有差别的,唯有調整心态,克服厭倦才是正途。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容易産生倦怠期,一項工作做久了,即使收入可觀,人也有換工作或者做點其他事的沖動;學習更是如此,進步緩慢、瑣事打擾都可能導緻半途而廢,這都不是個人能力不行,就是單純的做不下去,所以能堅持以終為始、為之不厭的人往往能厚積薄發。
誨人不倦就更難,有時候别人請教我們,次數一多,我們就開始擺臉色,然而人是情感動物,會有覺察,也就心知肚明,不再自讨沒趣。抑或自己經曆過請教别人第二次便吃了“閉門羹”的情形,也因此“領悟”人性,進而也不願誨人不倦,畢竟“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或者說因為利益,害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便“深藏不露”,談何教人?
讀完這句話,自知達不到孔聖人的境界,但至少要時刻提醒自己少做“今女畫”,多學習一點,為之不厭,便能多精進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