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是中學必背課文之一,它更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選自《陶淵明集》。文章借武陵漁人發現桃花源的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甯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陶淵明
在《桃花源記》中,字裡行間中無不透露着美好、惬意、自由和友愛。其中沒有戰争,沒有殺戮,隻是一片祥和,沒有争吵,沒有計較,有的隻是淳樸友善的自然人文氣息。可是《桃花源記》裡面很多場景描述卻卻經不起推敲,無不讓人細思極恐!
《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是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當然這隻是陶淵明虛拟出來的一個自己所向往的世界罷了。但是他也要通過一些感觸或者接觸過一些東西,才讓他有了寫出《桃花源記》的靈感。
《桃花源記》插圖
其中很多情景也是根據陶淵明的一些所見所聞而改編而成的。《桃花源記》許多場景事件都具有深意,可是如果你仔細深究的話會發現這個“極樂世界”,可能會很恐怖。
在《桃花源記》中,陶淵明用着重描述了兩邊的桃樹和桃花。“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一開始就描繪了一個仿佛仙境的地方,整個場景裡就隻有桃樹和桃花。
《桃花源記》插圖
在古時候桃樹在人們的眼裡是具有辟邪作用的,人們會在桃樹的樹枝上綁着紅繩來辟邪。等他離開以後,就是進入另一個世界了。在文中的漁夫至此從陽間走入陰間。文章中會出現“落英缤紛”的時節應該隻會在清明節前後,雖然桃花花瓣紛飛,場景夢幻,卻像極了清明節時人們在燒紙錢以紀念前人。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這樣的結構像極了秦漢魏晉時期的墓道,為了墓道防盜墓,墓道入口設計成前窄後寬。而民間怎麼可能将自己的村設計的像墓道一樣。繼續向前劃船,到達那個村莊。
《桃花源記》插圖
“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村莊裡的房屋整齊地排列着,家家戶戶都有便捷的小道過往,四通八達,而漁人進入村莊以後,大家都拿出自己家豐盛的食物招待他。正與前面說到的清明祭祖時節相聯系,這些食物可能是人們為了祭祀先祖所留下的祭品。這些整齊的房屋就像墓園裡整齊的墳墓,而這“阡陌交通”則是墓碑之間的小道。
《桃花源記》插圖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如果他們真像是文中所說的,村子裡這些人是秦朝戰亂時期逃難至此,那麼他們也應該是穿着秦朝的衣服,怎麼可能會穿着晉朝的衣服。隻有可能他們身上穿的衣服是他們的後人燒給他們的。
《桃花源記》插圖
在文章的最後,漁人在去往桃花源的路上做記号,想要重新來這裡,但是他卻再也沒有找到過。南陽人劉子骥,聽到這件事後,也高興地計劃前往。但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如此蹊跷而神秘,而且能夠無聲無息消失恐怕“鬼神”了。不過,假設這故事和猜測是真的話,那劉子骥可能真的找到了。實際上,無論《桃花源記》描繪的什麼,它都隻是個故事,表達的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對現實生活中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的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