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風偏癱的患者中,一般情況下,上肢和手的康複進程要慢于下肢。在現有的關于中風偏癱患者的臨床研究顯示,中風後有85%的患者存有上肢運動功能障礙;3-6個月後,55%偏癱患者的患者仍存在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相反,75-83%的偏癱患者卻可以重新學會走路。
在中風患者出現偏癱時常見上肢比較嚴重而下肢較輕;在康複過程中,大多數患者也是上肢恢複得慢,下肢恢複相對較快,往往是下肢可以走路了,上肢(尤其是手)還不見明顯恢複。
為什麼下肢康複效果要好于上肢?不管是缺血性中風(腦梗死)還是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其病變發生的部位大多分布在大腦半球的「大腦中動脈」分布區,中動脈是大腦供血區,是為人腦提供血液的一個動脈分支,掌握着着語言、肢體活動、感覺,以及思維分析能力。當「大腦中動脈」分布區發生缺血/出血時,可出現典型的“三偏”症狀,即出血對側肢體、下半面部肌和舌肌癱瘓,對側偏身感覺障礙,對側同向偏盲。
而支配下肢的運動和感覺皮層及它們的一部分傳導纖維比較靠近大腦的中線,此區域同時還接受了“大腦前動脈”的供血,因此大腦中動脈系統的中風對下肢影響較小。也就是說,支配下肢運動和感覺的腦組織,能夠得到了更多的血液供應,這部分腦組織生存機會較大,故下肢癱瘓會相對較輕。
同時,上肢在恢複的過程中,常常伴随肩痛、肩手綜合征、上肢屈肌痙攣等并發症,使上肢的功能恢複變得更加困難。
手功能恢複,注意這三點!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有極大的可塑性,嚴重神經功能損傷的患者通過康複治療和護理能夠改善,提高生活質量。中風發生導緻腦組織中大部分神經元損傷,少量神經元遭到破壞,通過治療和康複訓練能夠逆轉細胞損傷、促進代償、控制并發症和功能重建。
中風患者的手功能恢複具有三個特點:
①絕大多數肌肉功能的恢複發生在1~2個月,3~6個月仍有一定的恢複,有的可持續1年或1年以上,但恢複程度較低;
②感覺功能障礙一般在發病後1個月左右恢複;
③偏癱後手功能的恢複較慢,近4成患者發病後6個月仍無功能。
因此,偏癱後手功能的恢複應盡早診斷,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制定相應訓練,并定期進行評價及方案調整,最終達到康複治療和功能恢複的目标。
三個遊戲,在家練出靈活的手!根據患者患側手部的握力情況,通過攥、握等動作訓練,增強手和手臂肌肉的力量,恢複患側手的靈活性。手部的訓練需要長期堅持,作為家屬應該幫助并鼓勵患者,訓練的過程一定是不順利到順利,再到熟練。
今天核桃教大家3個在家可以進行的小遊戲,能夠幫助患者進行手部的訓練,将肢體康複與大腦的控制協調康複相結合,逐步恢複大腦對肢體的控制力。
① 轉移小球
患者用患側手将一個盤子裡的小球轉移到另一個盤子裡,每次隻能轉移一粒球。患者可以用勺子舀、夾子夾或手指拿。
這個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鍛煉患者手眼的協調能力。
② 插拔木棍
患者将一側小木棍拔出,插入另一側對應的木闆小孔中。
這個遊戲能夠增強患者手指及上肢的控制能力、增強患者手眼協調、提高患者觸覺敏感性。
③ 捏橡皮泥
患側手與健側手互相配合,用橡皮泥(黏土)制作小玩具、小模型,幫助患者鍛煉手指的靈活性與左右手配合的能力,鍛煉手部肌肉。
中風患者在上肢及手部康複過程中,起初因為各種原因導緻效果不明顯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患者和家屬都不應放棄,持之以恒康複效果會逐漸變好,患側手也會越來越靈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