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語說得好,“宰相肚裡能撐船”,主要是形容人寬容大度,同時提倡大衆在平常的為人處世中,應該态度仁慈,大方豁達。在這句名言中,人們通常會把“宰相”一詞看做是寬容的形容詞,卻容易忽略宰相本身的含義。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宰相,那一定非“一人之上,萬人之下”莫屬了。宰相,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官職名稱,是除了皇帝之外權力最大的行政長官。例如李斯、蕭何、房玄齡、王安石都是曆史上有名的宰相。
然而,不熟悉古代官職的人們經常會把“宰相”和“丞相”混為一談,認為二者沒有區别,隻是叫法不同。
但其實,宰相是宰相,丞相是丞相,它們雖然隻有一字之差,所代表的含義卻大有不同,甚至稱得上天差地别。那麼,丞相和宰相的區别究竟是什麼呢?
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實,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宰相”是一個合稱。古代人認為,“宰”意為“主宰”,“相”意為“相禮之人”,也含“輔佐”之意。二字合一,便成為“宰相”。用一句話來總結“宰相”的含義,就是“封建社會輔佐帝王,且管理政事的最高行政官員。
由此可見,宰相的權力之大,工作範圍之廣。但是,在古代,最高權力是屬于一國之君的,而宰相的權力又僅次于帝王,所以,世人經常會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宰相。
就像《韓非子·顯學》中說的那樣:“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不難看出,宰相在朝廷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把宰相說成是古代最大的官,一點兒也不為過,但是,它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官職。
因為曆朝曆代,宰相的具體名稱都是不一樣的。例如夏商時期,地位相當于宰相的官職叫“巫史”。當時古代人對于神怪占蔔有種謎之信仰,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聽信于鬼神,所以王宮和民間經常會舉辦祭祀活動,已達到求神祈禱的目的。
而巫史即負責祭祀占蔔,也負責觀天文天象,所以地位極高,權力極大。因為代表着天意,所以巫史也會在帝王處理政事時,擔起監督和建議的職責。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巫史的地位甚至會高于帝王。後來,這種監察輔佐之職越來越專業化,逐漸演變成朝堂之上的固定職位。所以,盡管每個朝代中,宰相的具體叫法不同,但職責範圍都大體一緻。
如唐朝時期,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侍中、還有中書舍人,門下侍郎都履行着宰相的職責,主要負責參政議事、起草诏令等。
後來到了宋朝,皇帝正式賦予宰相正式官名,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同樣負責監管政事,監督帝王。但由于封建君主的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宰相的權力也被大大削弱,有時甚至隻是一個虛有其表的空職。
例如清朝雍正時期,雍正皇帝成立了軍機處,還設置了軍機大臣。但這些大臣沒有實權,日常工作無非就是“跪受筆錄”充其量隻是皇帝之令的傳達員。他們雖有“宰相”之名,卻無“宰相”之實。
丞相:百官之長其實,相較于“宰相”,“丞相”的知名度似乎更高一些。秦朝時期,丞相的在朝中的地位不高,是相邦的副手,其主要職責就是在相邦的命令下處理政務。
後來,秦國秦武王為了防止相邦權勢過大,對自己造成威脅,就設立了左右丞相,讓他們互為掣肘。到了秦始皇執政時,李斯出任丞相,他任職時,似乎把丞相的權力帶上了新的台階。
漢朝時期,從漢哀帝開始,此後的200多年裡,皇帝都不曾設置丞相一職,而改用“大司徒”來代替它。一直到了公元208年,枭雄曹操得勢,為了控制朝廷,掌握實權,他讓皇帝恢複丞相一職,并自己出任丞相。
那時,曹操雖是丞相,但明眼人都知道,他的權力,甚至比漢獻帝還要大。但到了後來,各個朝代對于丞相的設置并不連續,經常呈現出一種時有時無的趨勢。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曆史上還是有很多擔任過丞相一職業的突出人才。
例如蜀相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以後,他出山入仕,對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作為一國丞相,諸葛亮兢兢業業地履行着自己的職責,輔佐帝王,統領百官,參政議事,複興漢室。
但諸葛亮的才能遠遠高于丞相的本職,他甚至有帝王之才。相傳,當年劉備病重,于病榻上向諸葛亮托孤,聲淚俱下,言辭懇切,說出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言。
但諸葛亮念及君臣之情,并沒有那麼做。可見諸葛丞相是多麼的恪盡職守啊!除了諸葛亮,曆史上還湧現出了範蠡、蕭何、房玄齡、杜如晦、蘇轍等有名的丞相。
宰相與丞相之分:有無決策權丞相,宰相,傻傻分不清楚。确實,人們經常會把“丞相”和“宰相”弄混。甚至認為二者是一個意思,隻是叫法不同,實則不然,它們之間,可是有很多不同的。
首先,丞相是一個具體的官職,而宰相不是。丞相自存在以來,就是作為一個具體的官職。而宰相,則是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統稱或俗稱,更像是一個籠統的範圍。值得一提的是,遼朝時期,宰相曾被确立為具體官職,其餘朝代則沒有。
其次,一般擔任丞相一職的是一個人,而履行宰相職責的卻是一群人,他們更像是一個團隊,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例如前文提到了唐朝時期,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侍中、還有中書舍人,門下侍郎都履行這宰相的職責。
最後,丞相沒有決策權,而宰相一般都有決策權。身為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宰相除了輔佐帝王之外,自己也手握部分實權。就像“宰相”的字面含義一樣,既有主宰之權,又有輔佐之責。
例如北宋時期,王安石先是被宋神宗封為參知政事,此職是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宰相的正式冠名)的副手。第二年,王安石拜相,主張變法。期間,他成為了除宋神宗以外權力最大的男人。
相比于宰相,丞相的主要職責就是輔佐帝王處理政事,沒有什麼實際的決策權。盡管“宰相”和“丞相”大有不同,但他們都是古代那些想要入朝為官的人夢寐以求的寶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