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仙花的來曆、詩詞及鑒賞
花木君
水仙花作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是冬天花卉裡面的佼佼者,水仙在隆冬盛開,葉片嫩綠,,葉姿秀美,花葶出葉,亭亭玉立,六片白花瓣襯托黃色花冠,被譽為金盞銀台,花香濃郁,清潔典雅。水仙花養護簡單,隻需要一碟清水,幾粒配石,置于幾案桌頭,就能在萬花凋零的寒冬臘月展翠吐芳,是春節期間的清供名花,非常受人們歡迎。
最早出現水仙花的是唐朝段公路著作的《北戶錄》中的一段文字:“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摘之水器中,經年不萎。”,是說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給孫光憲幾棵水仙花,孫光憲是晚唐五代花間派的重要詞人,江陵即今湖北荊州,因此極有可能水仙花是從國外傳入的。再加上從植物學研究,中國水仙屬于法國多花水仙的變種,因此認定,水仙花源自國外。
但是有人提出異議,其依據是《山海經》的《中山經》中有兩段記載:“鼓登山,有草焉,名曰‘熒草’,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又雲:“兔狀山,其草多雞殼,其本如雞卵,其咪酸甘,食之利于人”。然後和和唐代段成式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記載:“捺襖根大如雞卵,葉長三四尺,似蒜……”相比,兩書記載如出一轍。以此認為水仙花很早就有記錄。
筆者認為,後一種意見似乎略顯牽強,有附會之意,因為“熒草”也有可能指别的植物,而且在漢唐時期并無水仙的後續記載,而隻是到了唐末才有水仙出現,因此,從國外引進的可能性極大。
關于水仙的詩詞,在唐朝基本上很少見,至于有些文章把一些唐朝有關水仙的詩詞列為水仙花的詩詞,則是一種誤解。比如李商隐的《闆橋曉别》:“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還有窦群的《送内弟袁德師》:“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李鹹用的《水仙操》:“水仙缥缈來相迎,伯牙從此留嘉名。”等等,其實,這些詩詞裡面的“水仙”指的是“琴高”,而不是“水仙花”。《列仙傳》上說,琴高是戰國時趙人,行神仙道術。曾乘赤鯉來,留月餘處複入水去。後人常用“乘鯉淩波而去的水仙”比喻仙人。
宋代《洛陽花木記》以其花被六裂而緊合似酒杯,副冠金黃如盞,花朵輕巧玲珑,于是單瓣者命名為“金盞銀台”,複瓣者名為“玉玲珑”。元代《三柳軒雜識》則以水仙為風雅之客而推崇為“雅客”。大量出現水仙花詩詞是宋朝,有很多關于水仙花的名句,花木君就給諸位簡單摘錄幾首,以飨讀者。
宋朝黃庭堅關于水仙的詩詞很多,其中有《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簪一枝。”,“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暗香已壓酥糜倒,隻比寒梅無好枝。”另一首《水仙花》有題詞: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其中有“淩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描述水仙花冰肌玉骨,奇花清香,猶如曹植的《洛神賦》中的淩波仙子。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也有水仙詩,指出中州未嘗見過。“中州未嘗見,一名雅蒜”,其詩雲“宮樣鵝黃綠帶垂,中州未省見仙姿。隻疑湘水绡機女,來伴清秋宋玉悲。”。
宋代詞人劉克莊的《水仙花》“歲華搖落物蕭然,一種清風絕可憐。不俱淤泥侵皓素,全憑風露發幽妍。騷魂灑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卻笑涪翁太脂粉,誤将高雅匹婵娟。”把水仙描述的清潔高雅,香魂可和屈原比拟,顔色和月中嫦娥仙子不差。
宋朝楊萬裡也有水仙花的詩“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開處誰為伴?蕭然不可親。雪宮孤弄影,水殿四無人。”。樸素自然,贊美水仙花孤芳自賞。而詩人 曾幾的《水仙花》:“坐令簪一枝,蛾眉淡初掃。笑弄黃金杯,連台盤拗倒。”,富有情趣,說明宋時不少人簪花的習俗。
宋朝關于水仙的詩詞最多,不能一一摘錄,元明清也有不少關于水仙花的詩詞,比如元代的楊載的《水仙花四絕》(其一):“花似金杯薦玉盤,炯然光照一庭寒。世間複有雲梯子,獻與嫦娥月裡看。”。 明朝 杜瓊的《竹下水仙花》:“佩環香冷水風多,步底輕塵襯襪羅。二十四弦何處奏,又将哀怨托湘娥。”。清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子王船山先生的《水仙花》:“亂擁紅雲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凡心洗盡留香影,嬌小冰肌玉一梭。”。
水仙花作為傳統名花,冰清玉潔,花香四溢,寄托了文人墨客的志向情趣,不少詩人詞客在書房廳堂藝養幾盆,作為點綴,以示高雅。然而水仙花和蘭花相比,就略遜一籌,古人對蘭花品種辨識,分門别類,注書繪圖,十分在意品種培育,而水仙花則沒有如此,隻是一種簡單陳列,沒有進行仔細研究和培育。
如今,水仙花産地以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為主,尤其是漳州水仙,馳名中外,但是在培育上略有欠缺,大多引進國外育種技術,因此希望水仙産地的研究人員能奮起直追,培育出更好的品種,把水仙文化發揚光大。
2017-11-18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