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臉覆面紗的美麗女子,估計各位條友是司空見慣了。
那朦胧的美感,風情萬種的眼神,美麗曼妙的身姿,還有那神秘的異域風情,因為多了這一片小小的面紗,讓不少條友心蕩神馳,不能自已,頓生愛慕之心。
咳咳……
這小小的一片面紗,其實和印度曆史上的“深閨制度”有關。
曆史上的印度女性倘若不戴面紗,不小心就會有生命之憂——知道了這一點,各位條友還覺得很美嗎?
印度曆史上的“深閨制度”
“深閨制度”是印度曆史上針對女性言行的一系列規範制度,它的本意是用面紗或者圍巾,遮住女性的臉部和身體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從而讓女性同外人,乃至外面的社會隔絕。
“深閨制度”的曆史起源,也許是出于對女性的某種保護——僅僅是也許而已,五鬥沒有認真考證過。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深閨制度”越來越細化,越來越苛刻,對女性的迫害也越來越深。
◆家裡的住宅要至少分為兩個部分,男性住在相對開放的區域,而女性住在相對封閉的區域。
◆若非家長或者丈夫同意,女性不得随意外出。
◆不得不外出的女性,要把身體從上到下覆蓋起來,外出所乘坐的工具也必須有遮蓋措施。
◆妻子面對除了自己丈夫以外的男性時,必須佩戴面紗,并不得随意講話。
◆妻子不得和丈夫或者長輩一起用餐。
◆待嫁女性不得和(除了自己家人)以外的男性接觸,家裡的男傭也不例外。
……
1895年“深閨制度”下印度女性出行車輛
一言蔽之,印度曆史上的“深閨制度”就是限制女性的行動自由,歧視女性的制度,是男尊女卑文化的表現之一。
至于一個女性違反了“深閨制度”會有什麼後果,這麼說吧,和中國曆史上的“浸豬籠”差不多。
不過印度的曆史文化有其特殊性,竟然創造出“榮譽謀殺”這樣的名堂,五鬥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依然受舊文化影響的印度女性
“深閨制度”的曆史淵源對于“深閨制度”在印度曆史上的起源,史學界目前并沒有形成定論,但持有“雙源頭論”的學者比較多。
所謂的“雙源頭論”,是指印度曆史上本來就有“深閨制度”的因子,并已經出現了雛形;在此基礎上,外部“深閨制度”文化對此進一步強化,最終形成印度的“深閨制度”。
◆印度曆史上的文化因子
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早在公元3世紀左右,印度的貴族就開始限制家裡的女眷和外面人接觸,從而可以看成是“深閨制度”的雛形。
印度教的聖典——《摩奴法典》中也有相關的記載,例如“隻有乞丐、頌者和婆羅門才可以和已婚女性說話。”
◆外部入侵者的影響
自公元8世紀開始,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相繼侵入了印度,建立了諸多的穆斯林王國,乃至莫卧兒王朝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
外部入侵者針對女性的深閨文化,進一步強化了印度“深閨制度”的基礎,最終形成了一套複雜苛刻的制度。
五鬥需要指出的是,在印度曆史上,“深閨制度”對印度上層社會女性的限制,其實要遠遠大于對普通平民的限制。
原因很簡單,因為下層的勞苦大衆要為生存奔波,要下地幹活,而遮頭遮腳蒙臉的“深閨制度”不利于生産勞作。
當然了,我們也可以把它歸結為“禮不下庶人”的印度版本和另類解釋。
中國“深閨制度”的受害者——宋共姬
提到了“禮不下庶人”,五鬥還是想慎重指出:“深閨制度”并不是印度曆史上獨有,中國曆史上也出現過,隻是我們不稱它為“深閨制度”,而是泛指為“女性應該遵守的禮法”。
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深閨制度”受害者,是春秋時期的宋共姬。
宋共姬是春秋時期魯國國君的女兒,因為嫁給了宋國國君宋共公,所以在曆史上被稱為宋共姬。
宋共姬以恪守禮法而聞名,也因為恪守禮法而喪命。
按照春秋時對于貴族女子的禮法,女子不得在夜間随便出門。
即使有迫不得已的理由,也必須在老年女性仆人(傅母)陪伴下才可以成行。
忽然有一夜,宮中失火,宮中奴仆四散逃命。
宋共姬當時雖然有很多的奴仆,但傅母恰恰沒有在身邊,她為了遵守禮法,竟然甯肯燒死也不願意逃生。
宋共姬死後,她的事迹被記載在《谷梁傳》和《列女傳》等書籍裡,被封建士大夫極力頌揚和鼓吹,成為女性遵禮守德的典範,現在想想真是讓人不寒而栗。
總結
以必須戴面紗為特征之一的印度“深閨制度”已經成為了曆史,最起碼在印度法律上已經實現了這一點。
但徹底摒除男尊女卑的觀念,實現男女平等,并非一日之功,讓我們一起為那些可愛的印度女孩子祝福吧。
參考資料:《印度的婦女運動》、《印度婦女的地位和位置》等資料。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删。
五鬥出品,隻做原創,有理有據,歡迎關注@五鬥侃史論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