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近年來旅遊行業湧現出井噴式增長,“養生保健 文化旅遊”的模式逐漸形成,這也成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方向。甘肅平涼作為古絲綢之路東段上的交通樞紐、商貿重鎮和軍事要塞,開啟了養生旅遊、鄉村旅遊的新篇章,全力打造“全國文旅康養第一地”
甘肅平涼橫亘在大西北腹地的隴山山脈(隴東黃土高原和隴中黃土丘陵溝壑區的分水嶺),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了一條集地質、地貌、動植物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線。這裡風景名勝星羅棋布,但最為著名的還是黃帝問道聖地——崆峒山。
據說,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三次登臨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一問治國之道、二問修身之道、三問養生之道。據記者了解,景區共占地84平方公裡,群山綿延之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7、8月份天朗氣清會有機會看到林海浩瀚、煙籠霧鎖的缥缈仙境。因此,自古以來就有“西鎮奇觀”“西來第一山”之美譽。崆峒山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各類動植物1300多種。崆峒山還是國家首批5A級自然保護區,而且是其中距城區最近的景區,同時還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和“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除此之外,被譽為“天下王母第一宮”的泾川王母宮,不僅是“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而且還是國台辦确定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佛祖舍利供養地——泾川大雲寺,半個世紀以來先後三次出土佛舍利,數量之多、規格之高,在宗教界、史學界和考古界引起極大關注,被譽為“華夏佛寶聖地”“世界佛舍利供養基地”。還有莊浪縣陳家洞石窟、靜甯縣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華亭縣蓮花台、靈台縣古靈台等,都是西部黃土高原人文生态及紅色旅遊勝地的優秀代表。
平涼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廣成子修道崆峒山,形成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養生理念。靈台籍晉代名醫皇甫谧所著《針灸甲乙經》被稱為中國第一部針灸學專著,他也因此被尊為“世界針灸醫學鼻祖”,成為我國古代曆史上唯一與孔子齊名于世界文化史的曆史名人。
近年來,按照《甘肅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建設總體規劃》,平涼市依托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平台,以健全鍊長制為總引領,構建目标責任體系,推進工作落實,按照全市重點産業鍊鍊長制安排部署,市縣都全面建立工作專班,印發《文旅康養産業鍊工作方案》,理清發展方向和工作思路,明确重點任務,形成了“六個一”文旅康養産業鍊推進機制;同時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加快推進中華崆峒養生地建設,持續打造理念、美食、運動、國醫、溫泉、避暑等六大養生名片,精心培育崆峒道文化養生園、大雲寺禅修養生園等七大養生産業園區,建成了一批服務優質、技術雄厚的中醫藥養生場所、美食養生餐飲企業、運動養生場館、溫泉養生賓館和避暑養生旅遊景區。
據了解,平涼現已注冊的各類養生企業有1900多家,養生産業總産值超過22億元,并成功承辦了第六屆世界養生大會。平涼已成為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針灸拜祖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亞健康調理基地和癌症療養基地和第八屆世界養生大會授予的“指定養生宜居城市”。
平涼市依托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兩大平台,将加快培育崆峒山、大雲寺王母宮、關山三個大景區,重點建設靈台縣皇甫谧中醫針灸養生文化産業園、崇信縣龍泉寺文化旅遊産業園、華亭縣關山蓮花台避暑養生文化旅遊産業園、靜甯縣葫蘆河金果養生園四大園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協調聯動、綠色引領、開放開發、共享富民五大工程,推進文化旅遊養生深度融合發展,把平涼建設成為全國文化名地、道源聖地、養生福地和旅遊勝地。
來源:微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