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脊柱微創手術的名氣可謂水漲船高,不少人對其已是早有耳聞。
微創手術“傷口小、創傷小、出血少、恢複快”的特點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微創技術的日益成熟,它被越來越多的大衆熟知并接受。現實中,甚至有患者進行手術時,會優先考慮進行”微創手術“。
但是大衆口中的“微創”與醫學中所提倡的“微創”真的如出一轍嗎?
到底何為“微創”?
從大衆的角度出發,微創或許直接與“微創技術”挂鈎。大衆認為的微創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微創,即“微小的傷口”、“微小的創傷”。但實際上,技術層面的微創隻是一種微觀層面的定義,“微創”更應該被看作一種理念。
微創理念具有更深層的意義,該理念涵蓋在手術前、中、後的全過程,滲透在診斷、治療和手術後的康複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每一步操作、每一次術後,都需要達到微創的效果。
微創的目的和精髓是要以更小的手術創傷,實現與傳統開放手術相同或更佳的治療效果。“微創”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它更是一種理念、一種手段、一種目的,甚至是一種信仰。
這樣一種理念幾乎已經深入到每一位脊柱外科醫生心中,他們正是秉持着這樣的“微創”理念,完成着每一次手術。實現“微創”,既是他們的責任,也是他們的願望!
也正因如此,微創手術治療後創傷小、并發症少、恢複快等優勢,也越來越受患者們的青睐,成為衆多選項中備受歡迎的一項選擇。
切口小、出血少、恢複快,是有原因的!
脊柱外科手術的微創化、精準化成為當今醫療技術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微創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手術中,其中應用最廣且最為普遍的是顯微外科技術。
由于顯微鏡被廣泛應用到外科手術,因此,顯微外科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後得到迅速發展,在脊柱外科手術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到了20世紀70年代,顯微外科技術逐漸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的一項重要輔助技術。
顯微外科技術的使用,讓醫生們可以在多倍放大的高清晰3D視圖下進行操作,一方面,帶來了良好的目标區域的可視化,另一方面,與手術相關的并發症被顯著降低,提高了手術的治療效果。
另外,采用顯微鏡輔助技術不僅可以強化醫生的手術視野,使之更清晰,還能降低相應的神經損傷概率,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同時,在手術過程中,能有效避開豐富的入路進入病變區域,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的特點,既安全又可靠。由此,顯微外科技術在脊柱外科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
在脊柱外科的微創技術中,除了顯微外科手術,還包括其他類型的手術。如穿刺技術、經皮技術、通道技術、内鏡技術、微創融合技術等。這些微創技術的應用不僅能解決患者的病竈,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與手術相關的神經組織損傷。
這些疾病離不開脊柱微創手術,切口小至8毫米!
目前,随着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已經成功應用到所有脊柱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通過前路、後路和外側入路進行,廣泛适用于多種脊柱病變。
頸椎病的發病率普遍較高,臨床上較為多見。針對一些神經根型的頸椎病,可以采用頸椎微創手術進行治療。該手術能通過一定的微創通道抵達神經根受到損害的部位,借助精密的手術設備,解除患者内神經的壓迫,不影響患者脊柱的穩定性。
腰椎間盤突出症也屬于常見脊柱疾病,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後依然無效後,需要采用手術方式治療,常用的脊柱微創手術為椎間孔鏡技術,8毫米大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手術,術後不僅效果好,安全性也高。
腰椎管狹窄症同樣是一種高發疾病,對該類患者一般采取後路脊柱内鏡治療或椎間孔鏡,減壓範圍廣泛、創傷小,适合體質較差的老年人。
每一位患者,由于病因、症狀、病程、年齡等因素的不同,治療方式都存在差異。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要衡量每種微創技術的利弊和治療效果,為患者選擇最适合的治療方式,才能帶來更大的療效。
微創手術與開放手術,隻能二選一?
現實中,不少出現脊柱疾病的患者或其家屬聽到要做手術,會首先詢問:“手術是哪種?微創手術還是開放手術?”
對此,其實醫生并不能直接告之。因為手術治療方式的選擇,并不是根據手術本身的先進或高級來選擇,而是根據患者的病情、症狀、體征等因素,綜合考慮并在進行嚴格的術前評估之後作出的選擇,這也是一項手術開始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
脊柱微創手術雖然優點頗多,但也存在不能采用微創技術進行治療的患者,比如腰椎穩定性喪失的患者就不适合做微創手術。
而對于一些患者來說,單單隻做脊柱微創手術并不能帶來很好的治療效果,需要與開放手術相結合。如患者出現脊柱骨質嚴重增生的情況,或是出現脊柱嚴重退變的情況,又或是出現周圍神經被大範圍的壓迫。那麼出現以上的情況,單靠脊柱微創手術很難達到大面積減壓的效果,需要結合開放手術治療,從而實現更佳的治療效果。
雖然不論是微創手術還是開放手術,每種手術都有相應的手術指征和适應症,需要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進行選擇。
但有研究表明,90%的手術以上的手術普遍可以通過微創技術解決。因此,微創手術相對來說,更具有普适性,更适用于大多數疾病的治療。
脊柱微創術後加強護理,才能離康複更近一步
雖然脊柱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複快的優勢,但是,并不意味着患者在術後可以“行走自如”,仍需要進行必要的術後康複護理,做好術後的護理,才不會讓微創手術付出的努力,前功盡棄!
患者的術後康複對恢複身體完全康複非常重要。術後一定要保持傷口部位的清潔,不要使傷口部位沾水,也不要過度擠壓,甚至不要使用一些異物過度摩擦傷口,避免引起傷口感染。并對術後的傷口定期換藥,保證傷口部位的愈合。
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适當合适的腰背部或下肢訓練,每天進行10~30次的直腿擡高動作,以免因長期卧床導緻下肢靜脈血栓。每天俯卧擡頭20次,防止肺部感染及神經粘連。
飲食方面,适當定期調整飲食,不要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及時補充維生素及蛋白質食物。
即使出院,這些康複護理也要定期繼續進行,個體化的護理幹預能顯著提升患者的康複效果。
脊柱手術機器人,未來的“新曙光”!
脊柱微創手術的未來可以說是非常光明的,在我國,其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曆史,這麼多年,脊柱微創手術一直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不斷有新的技術和新的設備出現,并被廣泛應用到臨床治療中,從而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高效性、微創性。
近年來脊柱手術機器人也逐漸出現在大衆視野中,脊柱手術機器人可以幫助醫生高效、精準地捕捉病竈,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準度,提升診療水平。
以手術機器人為依托,通過機器人手術能夠完成以往無法觸及的高難度手術,可以實現脊柱外科手術的微創化、精準化、安全化的國際水平,并加快提升我國脊柱外科手術的醫療水平,趕超國外水平,甚至使其在世界範圍内被更多的同道認可和接受。
手術的有限化、微創化和智能化已經成為現代科學發展的重要趨勢。
文章最後
脊柱外科手術相對來說更為複雜,風險更大,一旦出現偏差,可能會導緻患者出現癱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面對脊柱手術出現的各種并發症,醫生們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新技術和新手段,試圖減少患者的術後創傷,将手術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在這樣的“微創”理念下,微創技術不斷被應用于臨床治療中,為患者帶來新的曙光。
開展脊柱微創手術,不僅需要探索技術操作的微創,更需要培養治療理念的微創,如此才能保證脊柱微創技術沿着一個正确的方向不斷向前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