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成的法家思想韓非子?中國曆史的書寫,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的誕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而戰國時期鄭國人韓非,正是秦一統六國帝業的有力推手韓非本尊也因集法家之大成,在諸子百家的争奇鬥豔中一枝獨秀,被尊稱為“韓非子”,其思想著作被戰國諸雄争相閱讀、研究,掀起了法家學說的高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集大成的法家思想韓非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集大成的法家思想韓非子
中國曆史的書寫,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的誕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而戰國時期鄭國人韓非,正是秦一統六國帝業的有力推手。韓非本尊也因集法家之大成,在諸子百家的争奇鬥豔中一枝獨秀,被尊稱為“韓非子”,其思想著作被戰國諸雄争相閱讀、研究,掀起了法家學說的高峰。
作為荀子的學生,韓非也很主張承襲儒家思想,但他的“特色”被司馬遷一語道破:“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認為“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事非”,其根本“皆原于道德之意”。
就這樣,從道家、法家甚至儒家中廣泛汲取營養的韓非子博采衆長,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終集大成與一身。據傳韓非有些口吃,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但他的寫作水平一流——為後世留下了《孤憤》《五蠹》《說難》等大量作品,當時各國國君與大臣争相研究其著作,試圖從中找到制勝法寶。
話說韓非所處的時代正是戰國末期群雄并起,各國君主都想稱霸天下,門人說客、策士也不甘寂寞販賣自己的政治主張。作為韓國宗親的韓非多次上書韓王提出富國強兵的建議,但都不被采納接受,隻好退而著述,用作品闡述自己的思想。
秦始皇初見韓非部分著作,簡直看到了一份偏僻入裡的“霸業完成指南”,立即被他實力圈粉,直嚷壤着“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頗有相見恨晚之意。此時投奔秦國的李斯為了讨好秦王,連忙禀報韓非這枚奇才是自己的同學,并親自前往韓國邀約,但韓非堅決不肯離開鄭國。可惜此時韓王仍對自家這塊寶玉視若土疙瘩一塊,而秦國為了奪取韓非的軍隊也攻打到了門口,韓王連忙獻出韓非息事甯人……就這樣,韓非來到秦國,“無意”中加快了中國統一的步伐。
韓非之所以能夠吸引秦王,還在于他與時俱進的曆史觀,他認為曆史在不斷發展進步,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他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即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對于民衆,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惡”理論,認為民衆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衆,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他還認為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這套理論當然很對秦王的口味,一時間如獲至寶、常常與之徹夜長談。
剛過不惑之年的韓非到秦國後不足一年時間就被李斯嫉恨害死,但秦始皇終是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大帝國;其法家思想也在兩千多年的歲月長河中散發出難以估量的影響。
《韓非子》一書流傳至今,除了思想高度可以加分,表達方式也很吸引人:書中記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說理精密、議論透辟,蘊含着深厚的哲理,集思想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可謂常讀常新。
本報記者 左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