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顔有才的華裔新生代們正在搶占各大社交網絡平台,這些炙手可熱的網紅你還不快快關注!
經常遊走于各大社交網站的你,是否發現近年來炙手可熱的網紅隊伍中,湧入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就是黃皮膚的華裔後代。
這些華裔網紅們跟随父母或祖輩從中國移居海外。他們在中國家庭中生活,在西方社會中學習,在傳統與新潮的文化沖突中成長,形成特有的文化認知體系。在不斷開放與多元的時代背景下,八十年代後出生的華人後代,已經突破中、外身份認知交集的限制,極大拓展了定位屬性。而多種族、多文化的網絡平台,也為這一群體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廣大空間。
集勤奮與性感于一身的廣東女孩
(圖片來自wengie官方網站)
◎英文名:Wengie
(圖片來自wengieYouTube頻道首頁)
這個頂着一頭粉色卷發的性感女生,其實是典型華二代。Wengie出生于中國廣東,4歲随家人前往澳洲謀生。她具有中國人勤勞樂觀的優秀品質,在家境艱苦的條件下,她在悉尼科技大學學習财會,通過優秀表現成功進入大公司,很快達到年薪十萬。
在積累實踐經驗和認識自我的過程中,Wengie摒棄了保守穩定的老傳統,決定投身經營自己的美妝頻道,實現創業夢想。
(圖片來自wengie官方網站)
登陸她的頻道頁面,你首先會被五顔六色的封面所吸引。除了自身的黃粉混色的靓麗秀發,Wengie發布内容的圖片配色也會選擇西方審美流行的飽和暖色,大色塊在整幅畫面上對撞,與當下年輕人的視覺審美十分對口。
(圖片來自wengieYouTube頻道首頁)
于内容方面,Wengie則将多元文化背景發揮得淋漓盡緻。在美妝等大衆話題上,她針對亞洲人臉型和膚色推薦合适的護膚品和妝容,旨在教女孩子們學會自愛,獲得精緻優雅的生活狀态。
(圖片來自wengie官方網站)
她還開設了一個叫做“Get to know me”的頻道,講述作為華人女生,自己在澳洲成長生活的經曆,包括:同齡孩子的家境攀比、父母對自己的思想教育、網球做的洋娃娃玩具……物質條件艱苦但精神豐富的Wengie用陽光的微笑全程傳遞滿滿正能量。
(圖片來自wengie視頻截圖)
這些視頻播放345萬次,很多華裔移民粉絲也因為相似的經曆産生了情感共鳴。
(圖片來自wengieYouTube頻道留言版塊)
在接受采訪時,Wengie會自豪表達自己與中國的緊密關系,拍攝在中國旅行時的快樂瞬間。
(圖片來自wengie官方網站)
美人分享美食美景。透過鏡頭,Wengie對中國的熱愛溢于言表,為中國形象做了一次極好的“軟宣傳”。網友們也紛紛為她打“call”。
(圖片來自wengieYouTube頻道留言版塊)
Waggie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時代下華二代的現狀。
人民日報海外版在2015年發表文章《文化夾縫中的華二代》,指出華裔後代體内的文化融合現象。一方面,受到當地文化風俗長期浸染,這些孩子們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漸漸成為黃色面孔、内心情感和行為方式卻完全西化的“香蕉人”。另一方面,通過與當地人的交流碰撞,華人後代們自然意識到身份認同差異,而去主動尋求中國人定位。兩方影響柔性融合,推動僑二代成長為中外文化的雙重載體。這些年輕人已經成長為華僑界的新生力量,他們通過外在和内藏的中國特色,在互聯網平台上自信地“秀曬炫”。
追求真我,唱出一片天的ABC男孩
(圖片來自Jason YouTube視頻截圖)
◎英文名:Jason Chen
◎中文名:陳以桐
◎祖籍:中國台灣
◎出生地: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現居住地:美國
◎身份:翻唱歌手/健身達人
◎活躍平台: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新浪微博 等
法國《歐洲時報》曾于2015年發表文章《旅意華人的教育之路:生存、立足、融入與缺失》,認為華二代和華三代已經不存在早期定居生存的壓力,而能更好融入當地社會,自主追求精神生活。與此同時,全球聯通的多元媒介也為這些年輕人提供了開闊視野的全新體驗。
自2006年在YouTube開通“Music Never Sleeps”頻道以來,美籍華裔小夥Jason共翻唱了超過400首歌,總點擊量超過3億次,訂閱者逼近160萬。
(圖片來自Jason YouTube首頁截圖)
1988年出生于美國波士頓的Jason并非一炮而紅,他真正嶄露頭角是在2010年。在此之前,他和很多華裔年輕人一樣迷茫:是否應該像生長在台灣的父母長期教導的那樣,尋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好呢?
在2016年接受采訪時,Jason回憶,自己從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UCLA)畢業時,正遭遇經濟危機,當時他勉強找到一份會計工作,但這并未給他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他不顧父母親友的極力反對,決定全心投入一直熱愛的音樂事業中。
在獨自奮鬥的過程中,Jason聯系到當時的翻唱達人Olivia Thai和J Rice。得益于虛拟網絡的力量,将身處世界各地的翻唱能人聚集起來。大家為共同的音樂夢想而交流合作,慷慨地為Jason提供所需資源。在這段時間裡,Jason學習專業的後期音樂制作,進步很快。
(圖片來自Jason YouTube視頻截圖)
在美國亞裔的歌手很難有出頭之日,而YouTube的開放性對所有人敞開了大門。無論你是什麼人種,長什麼樣子,不必去試鏡,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認可才能發布内容。在衆多翻唱網紅中,Jason學會了怎樣經營自己。
除了保證每周三定期更新,Jason充分利用自身雙語優勢,進行中英文翻唱。除此之外,他也會及時翻唱當下熱播的中、韓、美劇插曲,通過流行熱潮吸引粉絲。紅人對唱也是一大創新點,Jason打破了頻道“獨角戲”的慣例,邀請YouTube上其他網絡紅人對唱歌曲,大賺眼球。
(圖片來自Jason官方網站視頻截圖)
從YouTube到Facebook,到Instagram,再到Snapchat,再到Vine。他說:“平台在不斷變化,你必須學着去怎麼适應和解決它。”
(圖片來自Jason FaceBook首頁截圖)
不被欣賞的堅強,口技也能取得成功
(圖片來自Dharni FaceBook相冊)
◎英文名:Dharni
◎中文名:伍健祿
◎出生地:新加坡
◎現居住地:波蘭
◎身份:beatboxer /音樂評審
◎活躍平台: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新浪微博 等
電玩、惡搞、搖滾、極限運動……這些非主流元素在早期的華人眼中是消遣的“玩物”。但在當前年輕人的心中,那些“玩物”是他們摯愛的“寶物”。他們從這些在父母眼中看似無用的事物中培養興趣,練習出某種專業技能,蛻變為網絡達人。
(圖片來自Dharni FaceBook首頁截圖)
在新加坡烏節路的街頭,一個叫Dharnid 年輕人在每周六會來到這裡進行表演。他運用嘴唇、牙齒、舌頭、口腔和喉嚨等模仿出鼓聲、吉他以及特殊音效,效果惟妙惟肖。當地的路人們穿流而過,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誰,演奏的是什麼。舞台是孤獨的。
(圖片來自網絡圖片)
事實上,他表演的正是美國嘻哈流行音樂的一種:beatbox。這種音樂形式誕生于美國,盛行于下東區街頭,業内人士多為西方人,存在一定文化背景專屬性。但Dharni并不認為這些是障礙:“它其實強調鼻子、嘴巴、舌頭和喉嚨的配合,隻要嘴巴正常、有興趣,任何人都可以學,就像唱歌,每個人都會唱,隻是唱得好不好而已。”
2011年,這個陽光男孩獲得了“The Emperor of the Mic Championship”,又在2013年和2014年兩年連續奪冠“ Grand Beatbox Battle Championship”,這是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績。此時的他,已經是坐擁6位數粉絲的全球知名的beatboxer博主。
(圖片來自Dharni FaceBook相冊)
14歲時,他在電視上第一次看到電視中的beatbox表演,便決定要做相同的事情。新加坡華人區域裡,接觸嘻哈樂的人很少,Dharni除了在當地組建小團體,也會浏覽美國的論壇和網站,視頻學習技巧。
家人的支持也是Dharni走下去的重要動力。爸爸開始并不理解孩子的嘴巴在做什麼,但是看到孩子有興趣,就會提出意見,不斷鼓勵。在Dharni提出對外表演的時候,媽媽購買音響設備,更會拉來朋友到場打氣。
(圖片來自Dharni FaceBook相冊)
Dharni認為,自己成功的“秘訣”主要在于兩點:首先是善于觀察分析,其次是靈活運用——而這兩點都與我們的膚色無關。以模仿水滴下落為例,他會将整個過程分解為水滴的下降、接觸水面、下沉、氣泡上升等步驟。之後将這種自然聲音融合與電子樂打擊節奏,就形成了全新的聽覺效果。
來中國老家“吸粉”
網絡流傳廣度将華人網紅的熱度從海外帶入中國。相同的語言和外表,更加吸引中國年輕人。事實上,以上提到的Wengie、Jason和Dharni已經感受到了中國粉絲的熱情,并開始了在中國的“吸粉”行動。
早在2011年,Jason就受邀登陸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在中國舞台嶄露頭角。2015年,他邀請到《中國好聲音》的冠軍李琦翻唱導師那英的歌曲《默》,點擊量迅速突破六位數。2016年9月,他受邀參加了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世界網紅大會”。
(圖片來自搜狐科技)
2016年底,Wengie與北京大合音樂有限公司簽約,發布兩首單曲《Baby Believe Me》和《OH I DO》,今年11月10日,她出席2018春夏廣州國際時裝周發布會。同時,一些時尚雜志也開始進行拍攝邀約。
(圖片來自網絡圖片)
今年1月11日,Dharni開通新浪微博,快樂搞笑的個人魅力迅速吸引13萬粉絲。同年7月,Dharni與李宇春在《快樂大本營》強強合作,精彩演出震撼舞台。
(圖片來自Dharni微博圖片)
在2016世界網紅大會上,網紅商學院創始人丁辰靈對比各國社交軟件。就媒介元素而言,中國社交平台更注重文字、聲音視頻等綜合外在形式,這對于注重單項發展的華裔網紅是一個不小的軟肋。除此之外,中國流行文化也是他們需要“惡補”的功課之一。在接受《天天向上》節目采訪時,陳以桐表示,自己隻欣賞有過海外音樂背景的華語音樂人,如:陶喆、王力宏、方大同,而對于周傑倫、羅志祥等偶像歌手則了解甚少。
參考資料: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年2月2日,文化夾縫中的華二代
中國新聞網,2015年4月17日,旅意華人的教育之路:生存、立足、融入與缺失
搜狐科技,2016年9月20日,2016首次世界網紅大會深度探讨幹貨全在這裡了!
來源:華輿 編輯/孫東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