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吉祥紋飾卷草紋——蘊含深厚的紅木文化内涵
原文拓展閱讀
喜愛古典紅木家具的人士大抵都知道,在家具裝飾上,清代以大氣華貴為主,多以繁複富麗的雕刻見長;而明式家具造型簡約古樸,以流暢、典雅的線條取勝。但明式家具并不完全等同于“極簡”,細節之處,也常見有雕花,隻是所雕刻的花紋總是恰當好處,起到很好的點綴作用。其中,卷草紋應是明式家具出鏡率最高的紋飾之一。
永華家具:1.83米花開富貴圓台
材質:交趾黃檀
如果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你會發現,原來,這種紋飾還暗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壹
卷草紋の古老的吉祥紋飾
Rolling grass pattern
永華家具:皇宮沙發雙人椅
材質:巴裡黃檀
卷草紋,又稱為“卷葉紋”、“卷枝紋”,是中國傳統圖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蘭花、牡丹等花草,經處理後作“S”形波狀曲線排列,構成連續圖案,花草造型大多曲卷圓潤,統稱卷草紋。卷草紋其實是“混血兒”,它随着絲綢之路的開通,在衆多文明的碰撞下不斷傳播、演變,因文明區域、時代的不同而産生差異。因此,它在不同地區有着不一樣的名字。
背闆上雕刻的卷草紋展示
中國将這種紋樣稱為卷草紋、纏枝紋、唐草紋等;阿拉伯地區稱之為藤蔓紋樣;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則稱之為卷須飾,日本和朝鮮則把帶有卷曲連續的圖案都統稱為唐草……
扶手上雕刻的卷草紋展示
在中國,卷草紋在不同時期也有所不同。它最早是随六朝時期佛教東漸而傳入的忍冬紋樣演變而來的。随後受中國文化影響,其樣式不斷有所變化。隋唐時期,雖然繼續采用忍冬紋,但寫實性減弱,圖形和線條比較注重概括和簡練。
田自秉先生在《中國紋樣史》一書中提到:“如從紋樣發展演變來分,漢代可稱之為卷雲紋,魏晉南北朝稱之為忍冬紋,唐代稱之為卷草紋(唐草紋),近代則稱之為香草紋,名稱各異,但大體呈波浪形枝蔓骨架,配以葉片;配以花朵的,又稱纏枝花。”這一說法認為卷雲紋、忍冬紋和卷草紋是一脈相承的。
唐草紋
到了明朝時期的卷草紋,風格趨向更加靈活,同時具有唐代卷草紋的靈氣,成為紋飾中重要的傳統圖案,明式家具的裝飾中,也廣泛地應用卷草紋。許多明式家具愛好者認為,卷草紋是明式家具中最常見的紋飾,沒有之一。
貳
優雅曲線の帶來律動之美
Rolling grass pattern
那麼,為何明式家具的制作者對卷草紋情有獨鐘?
明 黃花梨木品字欄杆架格 、材質:黃花梨木
尺寸:長98厘米,寬46厘米,高17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卷草紋獨特之處就在于其遒勁靈活、流暢而多變的造型,不僅顯得優雅華美,也能很好地适合用于狹長狀、塊面狀、不規則狀的多種裝飾面積;翻轉多變的體态适合鏟地浮雕、透空镂雕等多樣的雕刻手法。
另一方面,中國古典家具線條整體以直線居多,加上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家具造型偏向端莊、沉穩,而卷草紋的S形曲線可以很好地平衡視覺上的呆闆,蘊含着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審美追求,也給明式家具帶來了律動之美。
清 紫檀木雕雲紋帶托泥長方凳
尺寸:座面長41.5,寬32,高51厘米材質:紫檀木
上海博物館藏
此外,卷草紋可以靈活多變,廣泛出現在明式家具的牙闆、前梃、背闆上,除了可作為邊緣性的紋飾裝飾,還與明式家具造型邊緣的曲線呼應,形成獨特而優雅的韻律,有時候,卷草紋也會以團狀形式出現在椅背上,與明式家具素雅的面闆、簡約的線條形成繁與簡的對比,讓裝飾效果更鮮明,起到很好的視覺點綴作用。
叁
の祥瑞的寓意
Rolling grass pattern
永華家具:梅蘭菊竹衣櫃
材質:巴裡黃檀
卷草紋作為一種外來的紋飾,能在中國流行起來,也與它豐富的文化内涵有關。有觀點認為,卷草紋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教的有無相生、長短相形的規律,表達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有關,尤其是卷草紋的造型富有流動感,靈動自如,虛實相生,而它的無限重複與連續性隐喻了生生不息的生長之氣。
卷草紋雕刻細節展示
同時,卷草紋與佛教文化息息相關,兼備祥雲流轉自如的氣韻和佛教中輪回的象征。由于忍冬這一植物,經過漫長的冬天依然生命頑強地存活着,所以被大量地運用在佛教當中,用來比作人類的靈魂不滅及輪回永生。因此,由忍冬紋發展而來的卷草紋便被賦予了吉祥、祥瑞的寓意。除了家具,卷草紋也被廣泛地運用在了瓷器、建築、刺繡等藝術形式上,足見千百年來來,卷草紋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永華家具:平頭條案
材質:交趾黃檀
有時候左右對稱分布、兩尾相對的“卷草紋”,也有結合螭龍造型元素的,一些學者稱之為卷草型螭尾式。卷草型螭尾式被認為卷草的尾巴是小螭龍,應是卷草紋與螭龍紋的結合,或以卷草紋象征螭龍,更添家具隐喻祥瑞的氣息。
卷草紋雕刻細節展示
明式家具後來進一步演變後,有些牙闆、前梃、背闆僅見“卷草紋”,而不見螭龍元素,這是一系列的寓意簡化後的結果,但其祥瑞的文化内涵依然得以延續。
卷草紋雕刻細節展示
總之,卷草紋以其優雅的身姿、祥瑞的寓意在中國流行了上千年,在明式家具上的應用不僅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更是通過家具傳達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