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母嬰
/
孩子一般幾歲開鎖子
孩子一般幾歲開鎖子
更新时间:2025-03-31 11:22:14

2歲的小孩

可以拿車鑰匙開鎖

4歲半的小孩

可以在媽媽摔倒時

撥打120急救電話

聽上去是不是挺不可思議的?

10月17日

吉林通化

一兩歲幼童被誤鎖車内

媽媽積極引導孩子拿車鑰匙開鎖

整個過程持續了10餘分鐘

最終成功開門

據孩子媽媽韓女士稱

自己當天接孩子上學時

将孩子和車鑰匙一起

留在了副駕駛上

轉過身準備去主駕駛開車

就發現車門打不開了

寶寶手裡頭拿了個鑰匙

把自己鎖在了車内

韓女士立即給孩子爸爸打電話

将備用鑰匙送過來

期間為了緩解孩子的恐懼緊張

韓女士便溫柔地鼓勵引導孩子

拿車鑰匙打開門

結果寶寶一邊流淚

一邊自己把車門打開了

事後還說輕松地說ok

僅僅兩歲的寶寶

就能準确理解媽媽的話打開鎖

不得不說真是特别聰明

這也是家長良好教育的結果

此事雖然是有驚無險

但也讓人感覺到後怕

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

車内的溫度又特别高

時間一長就十分危險

所以

千萬不能把孩子一個人放在車裡

家長在平時的教育當中

一定要告訴孩子

哪些東西可以碰哪些不能碰

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

在關鍵時刻

不僅能讓寶寶自救保命

甚至還可以幫助身邊人脫離險境

長沙的一則事例

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近日,長沙的肖女士

半夜起床給孩子沖奶粉時

不小心摔倒在地,動彈不得

危急時刻

年僅四歲半的幼童撥通了120電話

120調度員隔空調度

和寶寶配合默契

直至救護車抵達

最終,幼童母親經過檢查治療

已康複出院

孩子一般幾歲開鎖子(2歲寶寶開鎖自救)1

(幼童撥打120急救電話,120調度員隔空調度)

4歲半就知道120是急救電話

能背下媽媽的手機号碼

類似的安全常識教育

值得家長們學習~

引導孩子熟記基本的急救電話:

119火警電話

120醫療急救電話

110報警電話

父母的電話号碼

讓孩子明确知曉

哪些事物和場所比較危險

掌握正确的火災逃生方法

帶孩子進行一場火災模拟演練

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和自我保護能力

綜 合:央視新聞、潇湘晨報、政法頻道等

來源: 湖南廣播電視台公共頻道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大多數孕婦幾周能感受到胎動
大多數孕婦幾周能感受到胎動
圖片源自東方IC胎動的感覺,對于不同的孕媽媽來講,是完全不同的一種體驗。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胎動。不管怎樣的胎動,對于孕媽媽來說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為從這個時候起,成為媽媽的感覺是如此強烈。圖片源自東...
2025-03-31
孕婦胎動是什麼感覺或特點
孕婦胎動是什麼感覺或特點
暢暢是一位熱愛健身的孕媽,就連懷孕的時候,每天早上也會做10分鐘左右的瑜伽來舒緩身體。這天她放了一個節奏比較歡快的音樂,發現肚子裡的胎寶寶好像也能聽到一樣,明顯感覺胎動頻率增高,這讓暢暢既興奮也好奇,這個小家夥在自己肚子裡待這麼久,都會做些...
2025-03-31
寶寶便秘什麼時候吃火龍果好
寶寶便秘什麼時候吃火龍果好
有了孩子之後,很多人的生活關注對象都是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孩子會出現便秘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吃火龍果有用嗎?還應該給孩子吃什麼呢?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圖蟲作者:134959305675767838寶寶在每一個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
2025-03-31
寶寶不開口說話吐字不清
寶寶不開口說話吐字不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韓虹麗通訊員牛貝貝寶寶到了該說話的年紀,聰明伶俐,也能與父母有很好的互動,但卻吐字不清,說話不清晰。家長們很是着急,有的甚至認為是寶寶調皮不好好說話,嚴厲批評寶寶,孩子說話沒好轉反而更加重了,不願意說話了。其實,吐字不...
2025-03-31
寶寶外傷傷口怎麼處理不留疤
寶寶外傷傷口怎麼處理不留疤
寶寶受傷時,通常會因為傷口深達真皮層、感染等留下疤痕。不過按照以下方法處理,可以降低留疤的可能性。1.及時處理創口,給傷口周圍用碘伏做好消毒處理。2.當傷口未愈合的時候,可以使用抗菌素如莫匹羅星乳膏、夫西地酸乳膏預防感染,使用易孚等幫助皮膚...
2025-03-31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