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李白一生,娶了四個夫人,其中兩個是宰相孫女。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一定是很讨人喜愛的。那麼,李白有什麼絕招呢?從李白的詩中,我們不難發現,李太白很懂女人的心思。他一生中,為很多女人寫過詩,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那些以女子口吻所作的情詩。這些詩有的肉麻大膽,有的直接了當,将女子的真實情感,表露無遺。
試想,一個如此懂得女人心思,又頗有才華的李太白,怎麼能不受女孩喜歡呢?李白不僅懂女人的心思,還特别愛為女人鳴不平,這在古代,也算是難能可貴。古代但凡願意為女子鳴不平的詩人,大都有很好的名聲,比如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讓他名标千古。本期,讓我們來讀一讀李白的一首肉麻情詩:
《寄遠其七》
妾在舂陵東,君居漢江島。
一日望花光,往來成白道。(這二句一作:日日采蘼蕪,上山成白道。)
一為雲雨别,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飛,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見,滅燭解羅衣。(這二句一作:昔時攜手去,今日流淚歸。遙知不得意,玉箸點羅衣。)
這首詩有一個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多句存在不同版本。古詩流傳時間太長,各朝各代版本有些出入本是很常見的事,但多數情況下都隻是稍有出入,有時候甚至隻是一兩個字不同,但這首詩的兩個版卻相差甚遠。這兩個版本,括号内的是李白的原詩,括号裡的為後人所改寫的版本。後人之所以敢鬥膽去修改詩仙的大作,原因就在于原詩确實是太大膽和直接了。
首句,“妾在舂陵東。君居漢江島”,這是詩人寫一對戀人的物理距離。這樣的寫法在古代很常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而“同飲長江水”,與“千裡共婵娟”反映的都是古人認為情感能夠超越物理距離的浪漫想象。
次句“一日望花光,往來成白道”何其直接,絲毫不加掩飾。每天都盯着那條路翹首企盼,直到路上一個行人都沒有,這是何等癡情。然而可能後人覺得這太過直接,于是含蓄地套用了一個典故“上山采蘼蕪”。然而這個典故用在此處并不妥帖,因為“上山采蘼蕪”這個典故寫的是“女子被棄”。然而李白在此,顯然是希望有情人能夠團聚。改過之後的“日日采蘼蕪,上山成白道”,情感張力不強,其表達的情感也就不真。
接着,詩人回憶最後的一次分别。“秋草秋蛾飛,相思愁落晖”,押韻妥帖,情思充盈,讀之令人垂淚。改動之後的版本為“昔時攜手去,今日流淚歸。”一下子讓優美的意境變作了膚淺的“淚流”,不美,也不真。
尤其是最後一句,“何由一相見,滅燭解羅衣”這本是發自内心的真摯呼喊,是對愛的堅守與執着,雖然有幾分大膽,但因為情真意切,所以絲毫不顯得過分。但在古代這最後10個字确實當真是大膽而又直接,難怪後人給他改了。
李白的大膽是源于他對世間女子,尤其是那些底層女子、飽受離别之苦的女子的精神理解和共鳴。李白的直接,源于他内心對真情的信仰。當年在廬江,有一位婦人為他補衣服,他不但不避嫌,反而毫不心虛地寫下了一首名為《廬江主人婦》的七絕,替這位婦人訴說相思之苦,這就是李白的人性光輝和詩文魅力。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