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急頭白臉吃了頓麻辣燙,結賬時兩人花了三百塊。”
不知不覺中,記憶中以“便宜大碗”著稱的麻辣燙,變得越來越貴了。
曾幾何時,幾塊錢就能在街邊的蒼蠅館子吃到一碗用料滿滿、葷素均衡的麻辣燙;
如今在購物中心窗明幾淨的餐廳裡,随便夾幾片青菜,挑幾個肉丸,再加上湯底和調料,一頓麻辣燙動辄就要五六十塊。
圖源:微博
眼看着麻辣燙越來越貴,大家不禁發出疑問:
從平民小吃到高端餐飲,麻辣燙怎麼變了?
麻辣燙,卷起來了?
如果你想吃一頓葷素均衡、熱氣騰騰還兼顧性價比的午餐,麻辣燙大概是呼聲最高的選擇。
選擇多樣、價格實惠,還能在随意搭配中狠狠體驗一把DIY的快感。
但當你興緻勃勃地打開外賣軟件,才發現麻辣燙的價格早已不再是當初的模樣。
以麻辣燙兩大巨頭楊國福和張亮為例,平台上一份含有四種素菜、三種火鍋丸子和三種豆制品的麻辣燙套餐,滿減後價格為23.9元,還要加2.98元的湯底和3元的包裝費。
香菜和蒜末也要額外收費
将近三十塊的麻辣燙,一眼望去全是白菜和豆皮。
你甚至不願給我兩個火鍋丸
随便點幾樣小菜便邁過三十元大關,想要吃好吃飽,恐怕錢包第一個不答應。
圖源:微博
回頭再看董明珠吐槽員工餐廳15元一份的麻辣燙貴時,頗有恍若隔世之感。
圖源:綜藝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
如今的麻辣燙,價格越來越貴的同時,還仿佛商量好了一般走向了成為網紅的道路。
曾經巷尾深處人頭攢動的街邊小店,轉身成了跻身各大購物中心、裝修高大上的網紅店鋪。
人靠衣裝馬靠鞍,麻辣燙内卷的第一步,便是在店面裝潢上下功夫。
主打日式和風的麻辣燙店鋪,透露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歲月靜好和精緻氣息。
小清新元素也必不可少,馬卡龍色系的少女心裝潢,分分鐘營造“又純又欲”的氛圍感;
圖源小紅書,ID:周小默吃不胖
前陣子爆火的國潮風麻辣燙,既有舞獅子、牛皮鼓、乾坤圈等傳統國風元素,又有後現代的賽博朋克風與電競特色。
炫酷的紅藍紫光,熱烈的音樂氣氛,融合到市井的喧鬧聲中,确實别有一番風味。
圖源小紅書
眼瞧着網紅麻辣燙們“長江後浪推前浪”,巨頭也不甘下風,跟上了這股“内卷”的風潮。
張亮麻辣燙旗艦店于2021年落地哈爾濱,被稱為“麻辣燙界的愛馬仕”。
超過1500平米的面積、奢華的裝修和豪橫的菜品,讓吃麻辣燙變成了一件充滿”儀式感”的事。
圖源微博
若是僅僅從裝潢看麻辣燙的野心,你就格局小了。
論内卷,高端食材才是站在了鄙視鍊的最頂端。
進入一家網紅麻辣燙店鋪,豆制品、青菜類、工業肉成了被忽視的存在,蝦滑、毛肚、澳洲肥牛占據了妥妥的C位。
魚蝦河蟹、澳洲龍蝦早已不是西餐廳和日料店的專有,成了高端麻辣燙的标配。
某麻辣燙店内的波士頓龍蝦,圖源小紅書,ID:周小默吃不胖
你可能永遠也想不到,吃一份麻辣燙要花到人均690塊錢,價格堪比米其林三星。
我去,690都拿不下你?
除了食材,湯底也不甘落後,動辄幾十元的高湯底一步步取代了傳統添加白糖和奶粉的骨湯。
上海一家網紅麻辣燙老闆指出,自家的招牌湯底由1隻三黃雞、6根大骨以及草本原料熬制而成。
一次可以喝十斤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當熱火朝天的老闆吆喝聲、食客們津津有味的吧唧聲在慢慢消逝時,各種衍生的娃娃機、奶茶區也出現在麻辣燙店裡。
吃完麻辣燙,順便買杯奶茶再抓個娃娃,一站式實現約會自由。
除了抓娃娃還能撸貓
從平民小吃,到高攀不起
麻辣燙越來越貴、越來越網紅的同時,很多人開始懷念起它本身的樣子。那時它還是平平無奇的街邊小吃,我們在意的也隻有它是否美味。麻辣燙起源于四川岷江畔的樂山,是船工和纖夫們智慧的結晶。
纖夫們東奔西走,居無定所,吃飯也是就地取材,水裡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來者不拒。
在江邊壘砌石塊瓦罐,撿拾樹枝生火,把食材和海椒、花椒等調料放進鍋裡,涮而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驅寒、袪濕。
這種簡便獨特的吃法很快在江邊流傳開來,碼頭上的小販将之加以改造,江邊橋頭賣勞力的百姓便圍着擔子成了常客。
其實,麻辣燙的雛形與火鍋的原理十分相似。
以辣湯鍋底涮煮食物,佐以調料和蔥花香菜,火鍋适合多人聚餐,麻辣燙卻是一個人的狂歡。
火鍋逐漸自成一派,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川渝地區最廣為人知的代表性美食。
麻辣燙卻局限在路邊攤和蒼蠅館子,一直擺脫不了“low”的标簽。
路邊攤的麻辣燙和串串有些類似,五毛一塊的各色菜品串一串,統一在鍋裡煮,随停随買随吃。
串串路邊攤/圖源:視覺中國
随着夜市文化的興盛,麻辣燙也從流散的街邊小攤開始走向有着固定位置的夜市街攤。
夜幕降臨就是麻辣燙煙火氣的開始,随便幾塊錢就能吃得酣暢淋漓。
提到麻辣燙從路邊攤向國民餐飲的轉變,便離不開一位叫楊國福的東北人。
是的,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創始人。
他投入麻辣燙事業之初,就開始研究更适合北方人、特别是東北人口味的麻辣燙。
圖源:視覺中國
北方人喜甜鹹口,卻吃不了辣,他便将牛骨高湯融入鍋底,加入全脂奶粉和冰糖,最終調制出奶白色、鹹中帶甜的湯汁。
這樣的麻辣燙不僅能吃,還能喝湯,徹底颠覆了川式麻辣燙的口味。
傳統川味麻辣燙,重麻重辣/圖源:視覺中國
佐以北方人獨愛的靈魂麻醬,麻辣燙在東北很快盛行起來。
在楊國福開發出的口味基礎上,張亮麻辣燙、馬玉濤麻辣燙等連鎖品牌也遍地開花。
今年2月22日,楊國福麻辣燙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有望成為麻辣燙第一股。
但對于食客們,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則是:
麻辣燙要上市了,以後還吃得起嗎?
人均50的麻辣燙,憑什麼
從麻辣燙的内卷漲價,不難看出它們對于擺脫刻闆标簽的努力。作為曾經的街邊小吃,麻辣燙一直擺脫不掉垃圾食品、不利于健康的大衆印象。新聞上也不乏麻辣燙餐飲店的食品安全隐患:
用的食材差、湯底長久不換、後廚不幹淨……
圖源:微博
如今,骨湯熬制,配料高端,價錢貴了,是不是麻辣燙就更健康了?
答案也不見得。
一個冷知識:
即使不内卷,麻辣燙本身也并非是垃圾食品。
由于菜品種類豐富,葷素搭配,麻辣燙能滿足食客營養均衡的需求。
在B站搜索自制麻辣燙,也能看到很多食譜分享
比起油炸爆炒,燙煮的烹饪方式更能做到健康低脂,麻辣燙甚至可以被當作減肥餐。
圖源:微博
除去部分高鈉、高熱量的食材(比如非純肉、高澱粉含量的丸子),麻辣燙不健康的根源,更多還是在于部分店鋪的衛生條件不過關。
價格的升高也不代表它變得更健康了,而是由于門店的裝潢和食材的升級。
澳洲肥牛不一定比本地肥牛更營養,但可以更昂貴。
圖源小紅書,ID:周小默吃不胖
我們大概忘了,麻辣燙一開始隻是用來填飽肚子或解饞的平價小吃。
很大程度上,它被賦予了一種時代的情懷:
食客們期待在一碗麻辣燙裡獲得的快樂,從來都很簡單。
浸滿湯汁的油面筋,軟嫩滑爽,想起來便口舌生津;
一咬就爆汁的撒尿牛丸,奇妙的口感征服了無數被它的名字勸退的食客;
還有入口即化的玉子豆腐、清爽可口的青筍片、Q彈軟糯的土豆粉……
從幾塊到幾百塊的消費,烹調方式沒有變化,龍蝦鮑魚的确美味,卻失去了麻辣燙的本真。
當我們拿到一碗由内而外散發着金錢味道的麻辣燙,卻發現它早已散盡了曾經溫暖過我們的煙火氣。
當麻辣燙努力摘掉“low”标簽的同時,也别忘了大衆的消費水準也曾是它崛起的築基。
麻辣燙界會誕生下一個“海底撈”嗎,誰也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但大衆心裡有杆秤,對于喜愛麻辣燙的人來說,食材頂配卻拒人于千裡之外的麻辣燙,也隻是一碗亂炖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