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晉時期的玄學
東晉時期的玄學
更新时间:2024-09-28 21:18:12
1、魏晉清談文化的曆史回顧

清談,本是何晏開創,時間大約在曹魏正始年間(公元240-249),前面已有介紹。

何晏死後,清談一度沉寂,成了美好回憶,直到了晉武帝中期,才又重新複興起來。

西晉老臣衛瓘(220-291)在曹魏正始年間,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後到外地輾轉任職十幾年,

大約276年,五十多歲時回到洛陽,聽到樂廣等人的清談,說我當年跟着聽何晏、夏侯玄等人的清談,非常美妙,覺得此生不會再有這種機會了,沒想到,在樂廣這裡又聽到了。

說明此時的洛陽,清談在京城文化圈裡面又流行起來了。

東晉時期的玄學(清談場上無父子)1

如此以往,到公元290年王衍當了吏部尚書以後,清談文化在西晉達到了頂峰。王衍是一流清談家,又掌控人事選拔大權,清談成為選拔晉用人才的重要參考。

王衍本人就是靠清談的本事,得登大位。

前面介紹的西晉逍遙派名士,樂廣、裴楷、謝鲲、王承、衛玠,等人,也都是靠清談的本事,混成名流,再混成大官。

其中的阮瞻,王衍曾經問他:你覺得儒家和道家有何不同?阮瞻說:“将無同。”(意思是沒啥不同)。

就通過這麼短短的三言兩語,王衍就把阮瞻舉薦為幕府屬官,人稱阮瞻為“三語掾”。

此種情況下,清談再次成為時尚,對士人形成了一種長期的熏陶長養。

到了公元299-307年,八王之亂正酣暢,由于戰亂年代,清談再次衰落。

2、東晉清談文化的複興

到了公元307年以後,随着王導領着司馬睿在江東逐漸站穩腳跟,以及大量士人南渡,

清談文化傳入江東,并又一次盛行起來,且長盛不衰。

這裡隻說東晉最重要的政治人物關于清談的記載:

王導,從年輕的時候,就跟着從兄王衍混圈子,玩清談,清談早已内化為他的所安所樂,是他最重要的精神生活,經常因為頭天講話太多,耗氣太多,累得第二天緩不過勁兒來。

《世說新語》記載,名士殷浩進京,王導為之聚會歡迎,殷浩比王導小20多歲,地位也很懸殊,但是王導還是親自解下麈尾,要和殷浩好好談一場。

結果本來是一場宴會,被兩人徹底開成了學術讨論會,兩人從白天談到三更半夜才結束。别人沒插話,卻聽得興緻勃勃。

桓溫當時在坐,回憶那場清談會,說自己有很多收獲,謝尙也很有興緻,王述、王濛,聽得沉迷的樣子,活像母狗。

東晉時期的玄學(清談場上無父子)2

王敦,自己在清談界的段位不高,但是極其熱衷于清談。

他剛到南方出任豫章将軍的時候,趕上衛玠從江北過來,遇到謝鲲也在王敦幕府,兩人聚在一起清談,棋逢對手,大談一整天,把大将軍王敦撂在一邊,理都沒理,

但是王敦卻不介意自己受到冷落,在一邊聽得如癡如醉,大叫過瘾。

庾亮,史書上沒怎麼記載他清談的有關情況,但是他經常給人提起當年在洛陽的時候,叔叔庾敳(ai)在玄學和清談方面把他帶到圈子裡的盛況。

會稽王司馬昱,主政時間長達26年(最後一年當了皇帝,稱簡文帝),本身段位不高,卻是個清談迷,自己主持的清談不計其數,

被他重用的重臣,諸如褚裒、謝尙、殷浩、王羲之、王濛、劉惔、等人,無不是清談高手。

他一生都靠這些清談家組成的圈子來壓制桓溫。

桓溫,自己清談的本事不行,卻對清談仰慕不已,并經常為此感到自卑。

有一次,在和劉惔、王濛清談中受辱,回家換上一身戎裝,騎馬在空地裡奔馳一圈,才感到稍稍恢複了自己的失落感。

東晉時期的玄學(清談場上無父子)3

謝安,也是個清談高手,隐居會稽郡期間,成日和王羲之、支道林、等多人一起清談厮混。

他最著名的雅事,就是有一天約朋友聚會,看到都是鴻儒,于是乘興挑起話題,讓大家一起以《莊子》“漁父篇”為題,展開清論。

殷仲堪,東晉後期清談高手,靠這種本事,年輕輕的沒啥資曆,就被晉孝武帝委以重任,出任荊州刺史。

在荊州,和當地世族豪強桓玄成日混在一起,結果在殷仲堪的調教下,桓玄的清談水平逐漸進步。

以上介紹的全都是東晉從前到後的最有權勢的人物,由此可見東晉清談文化的長盛不衰。

在東晉,首都建康和所謂的東晉“關中”------會稽郡,是名士聚集的兩個中心,也是兩個清談聚會的中心。尤其是會稽郡,名士、高僧大多在此建立莊園、寺院隐居,這些人經常聚會清談。

其中最著名的風流雅集,莫過于王羲之的蘭亭集。

東晉時期的玄學(清談場上無父子)4

3、清談談什麼?

清談的話題種類很多,且從曹魏到西晉、東晉有所變換,大緻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也是清談話題的主體,就是三玄------《周易》、《老子》、《莊子》。

以三玄為清談話題,最早是由何晏、夏侯玄、王弼等人開創的。

何晏等人引入這個話題當然是要重建國家意識形态,“為萬世開太平”。

三玄話題随後長盛不衰,隻不過越往後,《莊子》的地位日漸突出。

據說何晏隻喜歡老子,不喜歡莊子;王弼專門解讀闡發《周易》和《老子》的思想,卻不見解讀《莊子》。隻是竹林七賢,嵇阮一路,明顯更喜歡莊子。

到了西晉,裴頠寫《崇有論》,抨擊王衍的“貴無論”,雙方交戰的焦點仍然是老子。

但《莊子》顯然越來越熱,尤其是郭象整理注疏《莊子》之後,了解《莊子》的門檻大大降低。

到了東晉,《莊子》的玄學地位就顯然超越了老子,乃至于此段時間很多文獻稱“莊老”,而不稱“老莊”。王坦之抨擊當時士風,也是寫“廢莊論”,卻不提廢老子。

這顯然是由于兩晉承繼了嵇康、阮籍的路數,越來越關注個人的精神寄托問題。已如前述。

另外就是由三玄引出的清談話題。比如王導在江東,把清談的話題集中在“養生論”、“聲無哀樂論”、“言盡意”等等,這雖然大都是嵇康開拓出來的,但是可以大緻歸并到莊子項下。

東晉時期的玄學(清談場上無父子)5

東晉中期以後,清談話題越來越多地涉及到佛教般若學。

但據專家介紹,東晉佛學的般若學研究,主要是拿着老莊(尤其是莊子)與佛學互相印證。

典型人物是高僧支道林,在清談圈子裡享有極高的地位,對莊子的解讀造詣極高,是個橫跨莊子學和佛教般若學兩界的人物。

後代很多名家(典型的如南宋朱熹、近代的章太炎)都認為,中國化的佛學,典型的如禅宗,是印度佛學的皮,包着莊子的瓤。

而一些認為中國化佛學不夠正宗的佛家弟子,如東晉的僧肇、唐朝的玄奘,辛辛苦苦從西天取來真經,興緻勃勃傳到中國,卻反不流行。

所以,似乎可以說,東晉人們是把佛學看成是幫助理解莊子思想,觸類旁通的。

另一類,不涉及三玄的話題,史論也有,儒學也有,但是最多的,還是從漢末三國流傳下來的人物評論。

在東漢末年,以汝南許劭兄弟的“月旦評”最為出名,郭泰也是人物評品名家,前面已有介紹。

東漢末年的人物評品,特色之一是,不重人的外在表現,而重内在神韻。

不看你表面行動,是否守孝多少年,是否淡泊功名、拒絕入仕等等,而是通過三言兩語描述你的内在神韻心性,考察你的“真君子”成色。

特色之二是,還是在以儒家倫理為價值标準評判人物。

魏晉人物評論的重心仍然傳承了漢末的“神韻論”,但是評品标準的儒家色彩被大大淡化了,道家色彩漸濃。

東晉時期的玄學(清談場上無父子)6

在《世說新語》裡面,人物評品所占的篇幅極多。大多是三言兩語,就要把某人的基本神韻給抓住。

如桓溫他爹桓彜,評論褚裒為“皮裡陽秋”。

陽秋,本做“春秋”,即儒家經典的《春秋經》,後被人指代為對人對事的藏否。

由于會稽王司馬昱的母親小名叫“阿春”,名士們為了避諱,就把“春秋”改為“陽秋”。

名士褚裒為人恭謹,社交場合對人對事從不輕易發表議論,不動聲色,所以人們認為這人莫不是個沒見識的傻帽吧?

而桓彜卻一語點破:褚裒表面上不動聲色,心裡明白得很,有主見的。所以叫“皮裡陽秋”。

但是這種人物評品的閑言碎語,雖然極見功夫,卻還構能不成清談話題。

從曹魏時代,由于人才選拔的需要,又有人圍繞人才的鑒定,做了大量理論工作,後來被鐘會總結為《四本論》。

四本論讨論的核心是德與才的關系。圍繞德、才,形成兩對四個論點:

才性同=有德必有才;才性異=有德未必有才。

才性合=唯德才兼備者可用;才性離=不拘一格用人才。

于是圍繞這兩對正相反對的命題,彼此展開辯論,也是清談界長盛不衰的話題。

4、清談怎麼談?

清談的形式、風格,也是由何晏開創的。

頗有點像當今的學術研讨會,但是更加随性,不拘形式,卻也更加平等、自由、開放,更重内涵。

頗有一種“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清談場上無父子”,一切以理為高的氛圍。

可以是兩人對談;可以是一人發表觀點,衆人诘問評說;也可以是針對某個話題,一群人各抒己見,打亂仗。

可以是事先約定,也可以是臨時湊局。

有些清談場面寬松,充滿了追求真理的氣息。

也有的清談場面緊張激烈,就是智力遊戲、争勝負,如同下棋,打不過了還可以找幫手。

但總得來說,理屈詞窮卻不認輸,還要強詞奪理,肆意耍賴,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至于說輸者覺得丢了面子,在事後用别的方式找面子,更是為人不齒。

東晉時期的玄學(清談場上無父子)7

現代學術會議充斥客套禮儀和場面話,很多學術會議甚至變成了社交集會。這也是與清談場面不相符的。

清談會都是直奔主題,你懂你就說,你不懂裝懂,哼哼哈哈,不管你地位多高,都沒人給你面子,甚至當面讓你下不了台。

清談也不限定時間。什麼“時間有限,每位發言限定十分鐘”,到點有人提醒,甚至給你掐掉話筒,然後是評論人點評三分鐘,最後大會總結,勝利結束,然後聚會用餐,嘻嘻哈哈一番。

這種“雨過地皮濕”,走流程走過場的現代樣式,也是絕對沒有的。

清談是想談多久談多久,發言時間長短,完全依循自然,直到意興闌珊為止。有談到月兒高高挂起,有徹夜長談,也有這次沒談透,下次還可以約場子再談,總之是酣暢淋漓,沒有“會議期限”。

這才是真正癡心與學術的樣子。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今學術活動,與魏晉清談的精神境界,相差太遠。其精神風貌,實在值得後世學界好好學習。

東晉時期的玄學(清談場上無父子)8

(圖中士人手裡拿的就是麈尾)

另外,清談還有個比較奇葩的道具,就是麈(zhu)尾。

麈尾類似于羽毛扇,卻和扇子不是一回事。

據說,麋鹿群裡面的頭鹿,會用煽動尾巴來指揮群鹿,因此,最早是把麈尾采集下來,供名士拿在手上,代表此人是意見領袖。

後來當然都改進了,從何晏開始,用的麈尾手柄都是玉石做的。

當然,不是誰都可以拿麈尾,在清談界有一定水準地位的人才可以拿。

至于誰有資格誰沒有資格,也沒标準,你自己掂量着看你究竟配不配就行,免得遭人恥笑。

清談的時候,講者揮動麈尾,如同講師手裡的教鞭一樣,助興。

如東晉名士殷浩與孫盛之間展開的一場清談,雙方揮動麈尾,激烈辯論,不能決出高下,旁觀的賓客也跟着聽得入迷。

結果主人準備的一桌好飯菜,涼了撤下,熱了又端上來,如此數四,等到辯論結束,飯菜上落滿麈尾毛,不能吃了。

清談,是一種十分燒腦的學術活動,非常耗神。

如前述王導清談,經常累到次日爬不起來。甚至會死人的。

又如前面說的,衛玠渡江,遇到謝鲲,兩人棋逢對手,大談一整天,身體消耗過大,一病不起,沒多久居然死掉了。

又,謝安的大侄子才不到十歲,有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清談,這孩子非要插嘴讨論玄學,謝安就讓他和客人辯論。

謝安的嫂子幾次從外面派人傳話,說不要讓這孩子參與讨論了,孩子身體不好,承受不起。謝安卻置之不理。

結果,嫂子實在受不了了,不顧禮儀,強行沖進屋裡來,把孩子一把抱走,哭着給謝安說:你哥哥死得早,我就靠着孩子相依為命了,不能眼看着孩子再離開我。

清談之燒腦若此。

作者:專欄《探尋魏晉風度的心迹》主講人——徐華

更多精彩講解,進入專欄觀看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軒字五行屬什麼
軒字五行屬什麼
軒字五行屬什麼?五行:土康熙字典筆畫:10,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軒字五行屬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軒字五行屬什麼五行:土。康熙字典筆畫:10。軒:高揚、高大、飛揚、氣度意指朝氣蓬勃、氣宇軒昂、頂天立地。古代車子前高後低叫...
2024-09-28
超模維持身材的秘密
超模維持身材的秘密
6月天,露肉天,露腰小上衣,每個女孩都想變成超模的身材,維密超模都很瘦,一個個子高挑卻四肢纖細,但超模的身材體重也有它不為人知的一面,維密天使羅梅自述曾經有7年沒來大姨媽,并且還患上了PCOS(多囊),這與超模的體重和體脂率過低有一定的關系...
2024-09-28
先當孫子後當爺前一句
先當孫子後當爺前一句
先當孫子後當爺前一句?“先當孫子後當爺”的前一句是“先穿襪子再穿鞋”,這兩句話的意思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先苦後甜,必須要先努力才能夠苦盡甘來,說的通俗易懂一點就是“不經曆風雨,哪能見到彩虹”,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先當孫子後當爺前一句...
2024-09-28
公證是收集和固定知識産權侵權證據的有效方法
公證是收集和固定知識産權侵權證據的有效方法
【案情回顧】A公司系名稱為“食物處理器專用底座”的實用新型專利權人,其發現B公司在網店上銷售的“蔬菜攪碎處理器”的技術特征落入了涉案專利權的保護範圍。為證明B公司的侵權事實,A公司通過公證購買了兩台被控侵權産品,并對産品的外包裝盒、随附的售...
2024-09-28
為什麼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受歡迎
為什麼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受歡迎
對于印度人他們在國際上的表現,讓人覺得會不會有一點“迷之自信”了。印度和中國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并且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又是如此的相鄰,以至于印度長時間都把中國視作他們成為亞洲第一的競争對手。這樣一看,可能會覺得有點好笑,無論從什麼途徑去了...
2024-09-28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