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别号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顔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顔杲卿從弟,唐代名臣、著名書法家。
勤學苦練
顔真卿三歲的時候,父親就病死了,他由母親殷夫人教育。後來殷夫人帶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書畫家,顔真卿聰敏伶俐,很得他的喜愛,于是就教他讀書寫字。
顔真卿練字十分認真,一寫就是大半天。
殷夫人一邊欣慰孩子勤學苦練,另一邊又為銀錢發愁。家中困難,難以供顔真卿買紙墨筆硯練字。可又不願耽擱了孩子的教育,頭發都愁白了。
顔真卿得知自己母親的苦楚,自己想了一個辦法,告訴殷夫人說不用為他買紙筆發愁了。
殷夫人說:“練字哪裡不花錢呢?”
顔真卿舉着一隻碗和一把刷子,說:“碗是硯台,刷子是筆,碗裡的黃泥漿就是墨,至于紙嘛,這一整塊牆壁都是。”
此後顔真卿就在牆上練字,等牆壁寫滿了,就用清水沖洗掉。憑借着這股堅持和勤奮,顔真卿的字一天比一天寫的好。
點評:曆史上幾乎所有的大書法家,即使天賦異禀,也沒有不勤學苦練的。所以,“天道酬勤”适用于任何時代、任何人。
拜師名家
顔真卿二十六歲中進士,此後入朝為官。在擔任醴泉縣令的時候,顔真卿忙于公務之外,仍然沒有放棄練字。雖然當時他的字已經小有成就,受到大家的贊揚。但是顔真卿并沒有自大,他認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還應該多加努力,拜師學習。後來他辭去了官職,拿着自己寫的一些字,趕到洛陽去拜大書法家張旭為師。
實際上顔真卿不止一次辭官拜師,第一次去的時候,張旭沒有收下他。認為如今局勢不好,顔真卿應該為國家多出一點力。等到後來顔真卿再次辭官前來拜師,張旭感歎他的堅持和誠懇,最終收下了這位弟子。
顔真卿在跟随張旭學習之時,謙虛好學,但凡有不明白的,都會禮貌的請求張旭的解答。在張旭的指導下,顔真卿的書法日益精進,開創“顔體”,終成一代大家。
點評: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就,就需要不斷拜師求學,尤其是向大家學習,才能達到自身事業的高峰。
屋漏痕
顔真卿和懷素一起讨論對書法的見解。
懷素說,他通過觀察變化萬千的雲彩,找到用筆的感覺。
顔真卿說:“那麼,比起屋漏痕,如何?”懷素聽了,連連叫絕。
什麼是屋漏痕呢?就是下雨的時候,老舊房子裡,雨水順着牆壁滲出來,形成的一條條蜿蜒而下的水痕。顔真卿從中悟出寫字用筆時要像屋漏痕那樣時快時慢,控制節奏。
後來,屋漏痕成為一個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極高藝術境界。
點評:真正的大家,不論是開創一種書體,還是發現一種藝術表現方法,都經得起曆史的檢驗。
忠至滅身
建中四年(783年),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
盧杞建議派顔真卿前往李希烈軍中,傳達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為此大驚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為失一國老,贻朝廷羞”,堅決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鄭叔則也勸他不要去,顔真卿回答說:“聖旨能逃避嗎?”
顔真卿到後,李希烈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時,李希烈讓自己的部将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内外。顔真卿剛開始宣讀聖旨,那些人就沖上來,手裡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圍住他又是謾罵,又是威脅。顔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護着他,命衆将退下,讓顔真卿住進驿館。李希烈逼他寫信給朝廷,來洗刷自己的罪行,顔真卿不聽,李希烈就借他的名義派他的侄子顔岘與幾個随從到朝廷繼續請求,李适沒有見到顔真卿,所以沒有答複。事實上,顔真卿每次給兒子寫信,隻告誡他們嚴謹地敬奉祖宗,撫養孤兒,從未有其他的話。
李希烈派李元平勸說他,顔真卿斥責李元平說:“你受國家委任為官,不能報答國家,想我沒有兵殺你,還來誘說我嗎?”
李希烈請來他的同黨,設盛會,喚來顔真卿,并指使戲子們借唱戲攻擊和侮辱朝廷。顔真卿憤怒地說:“您是皇帝的臣子,怎麼能這樣做!”起身拂衣離去。
當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藩鎮的使者都在座,對李希烈說:“很早就聽說太師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當皇帝,太師來了,選人當宰相誰能超過太師?“顔真卿斥責說:“你們聽說顔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叛時,首先起義兵抵抗,後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叛賊。我将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我的名節,怎麼會屈服于你們的脅迫!”
李希烈最終将顔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着。還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傳言說要活埋他,顔真卿約見李希烈說:“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戲!”荊南節度使張伯儀兵敗時,李希烈命令把張伯儀的旌節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送給顔真卿看,他痛哭撲地,氣絕後又蘇醒,從此不再與人說話。
恰逢李希烈同夥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襲殺掉李希烈,尊顔真卿為帥,事情洩露,周曾被殺死,李希烈就把顔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龍興寺。顔真卿估計自己一定會死,于是寫了給德宗的遺書、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牆下說:“這是放我屍體的地方啊!”
李希烈稱帝時,派使者問登帝位的儀式,顔真卿回答說:“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國家禮儀,隻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
後來,唐軍日益強大,淮西形勢轉變。李希烈派部将辛景臻、安華到顔真卿住所,在寺中堆起幹柴說:“再不投降,就燒死你!”顔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
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與朱泚叛亂被殺,李希烈因而發怒,派宦官前往蔡州殺害顔真卿,說:“有诏書!”顔真卿拜了兩拜。
宦官說:“應該賜你死。”
顔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一天從長安來的?”
宦官說:“從大梁來。”
顔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诏!”于是被缢殺,享年七十六歲(一作七十七歲),時為興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 。
嗣曹王李臯聽到顔真卿死節的消息後,為他流下眼淚,三軍都為之痛哭。
半年後,叛亂平定,淮西節度使陳仙奇派軍将護送顔真卿的靈柩回京,顔真卿之子顔頵、顔碩至汝州襄城縣迎喪。同年,葬于京兆萬年顔氏祖茔。 德宗為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谥号“文忠“,另贈錢五十萬、粟二百碩。
貞元六年(790年)十一月,朝廷錄用顔真卿的一個兒子為正員官。 次年二月,朝廷授顔頵為河中戶曹參軍,“旌忠烈之後“。
紹興三年(1133年),宋高宗趙構禦賜顔真卿廟額為“忠烈“,尊其為神。
點評:由于顔真卿在書法上的成就和名聲太大,所以很多人不太了解,顔真卿其實還是一位唐代名臣。
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國古代士人的理想,能達到者鳳毛麟角,而顔真卿,應該算一位。
本文出自公衆号觀海茶樓,如您喜歡,請關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