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2日晚7時,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第二屆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展現了全球大學為實現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标而采取的行動。同濟大學位列全球榜單第13位、亞洲榜單首位。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7(經濟适用的清潔能源)的排名中全球第一,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的排名中全球第二。
同濟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十餘年來,同濟大學攜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緊密合作,在節約型校園建設、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堅持不懈長期探索、創新實踐,帶頭推動全球高校不斷邁向‘深綠’,形成了諸多好做法好經驗,為生态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貢獻了同濟力量。這也從一個方面體現了同濟大學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生動實踐。”
在國内高校中率先創建節約型校園,探索可推廣的綠色校園模式
随着能源和環境帶來的挑戰日益嚴峻,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不二選擇。
2003年3月,同濟大學在國内高校中率先創建節約型校園,在校園節能環保方面不斷創新實踐。在校園建設過程中,節約型校園理念一直貫穿其中。2002年11月,體現“綠色、節能、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嘉定校區開工建設。在四平路校區,新建和修建項目盡可能多地使用節能技術。
校園内先後建成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示範性的綠色節能項目。比如,作為同濟校園内曆史保護标志性建築的大禮堂,采用了利用地道風道的新風預冷(熱)空調通風系統、座椅送風系統、建築節能材料和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等措施;新建的衷和樓則采用中庭複合通風系統、冰蓄冷空調系統、變頻供水系統、地下停車庫自然采光等節能措施。太陽能光伏技術、地源熱泵、低輻射節能型外窗、建築遮陽、屋頂綠化、光導管、節能照明、輻射式空調末端系統也分别被應用于文遠樓、旭日樓、遊泳館、環境樓、教學樓、圖書館等建築單體。學生浴室在改建過程中先後使用了太陽能供熱水系統、電蓄熱鍋爐、中水處理和回用系統、洗浴廢水熱回收利用系統、IC卡使用系統等一系列有效節能設備。
綠色節能的種子也播撒到學子心中。同濟學子連續多年攜一件件綠色創意作品征戰世界太陽能十項全能賽場,載譽而歸。汽車學院大學生志遠車隊自主設計研發了汽油原型車、柴油原型車、電動原型車等多種車型共28輛車,一次次馳騁在國際競技賽場,成績持續刷新。
為亞太地區培養可持續發展專業人才,可持續發展課程向全校各學科輻射
為求解“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當今世界面臨着的幾大難題,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第一要務是培養可持續發展事業亟需的大批專業人才。
2002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同濟大學攜手,在同濟大學共同成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共同緻力于将其建設成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亞太地區,特别是發展中國家開展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科學研究、培訓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基地”。這也是環境署在世界上與大學開展合作的唯一實體。
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國際碩士項目、博士項目相繼啟動,國際生源逐年增加,學生來源日益多元化:僅國際碩士項目已累計招收來自89個國家的525名學生,曆屆外國學生數量超過385人。現已有來自74多個國家的435多名學子在這裡學成畢業,走向廣闊的國際舞台,活躍在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部門以及全球知名高校及企業。
為加強可持續發展研究,同濟大學還招收培養“可持續發展學科交叉”博士研究生,實行跨學科“雙導師”制,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研究。
開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研究,推進綠色環保科技的國際合作
喝的是氫氣,吐出的是水。自2001年起,同濟大學心懷強烈的使命感、緊迫感,率先開始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在科技部“十五”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十一五”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支持下,同濟大學、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上汽集團等攜手合作,相繼成功研制出四代零排放的“超越”系列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平台,在國内外開展集中示範化運行,并不斷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産業化步伐。
2019年,同濟大學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淨零碳鄉村規劃指南——以中國長三角地區為例》《加強河流污染治理,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向全球介紹中國綠色城市化和河流修複的經驗。
2019年底,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發布《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綠皮書(2017-2018)——中國35個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國内35個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成果同時揭曉。這是研究團隊發布的第五期《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綠皮書》。該系列研究成果旨在為我國政府提供城市發展模式的改進路徑,優化生态文明建設的目标體系。
“作為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一項重要内容,我們的目标是将同濟大學建設成為高等教育領域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傳播者、實踐者、引領者,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範圍内大力踐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中心。”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表示。
作者:王星
圖片:同濟大學供圖
編輯:儲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