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對廣東、深圳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搶抓“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戰略機遇,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創新驅動、城市品質、民生事業等各方面發展邁上新台階、取得新成效。
經濟總量完成新跨越
在經濟特區42年的發展曆程中,深圳用31年的時間,實現了地區生産總值從1億元到1萬億元的飛躍,再用6年翻倍到2萬億元,又用5年完成2萬億元到3萬億元的跨越。
深圳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特别是過去十年深圳經濟總量增長了近1.4倍,現在的深圳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已經跻身全球城市經濟總量前十,排在第一圈層的紐約、東京、洛杉矶之後,與上海、倫敦、巴黎、北京、芝加哥、費城、休斯敦等城市居第二圈層。
改革開放釋放新活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進、取得重要進展;前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生機勃勃;開放型經濟水平持續提升,機場客貨運航班、港口集裝箱貨輪暢通全球。深圳已成為全球供應鍊的重要節點,在全球産業分工協作體系中不可或缺。
2021年——
深圳47條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條授權事項全面落地,放寬市場準入24條特别措施出台
實際利用外資109.7億美元、增長26.3%
發展動能實現新提升
工業是深圳立市之本,科技創新是深圳城市名片。過去十年,深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特别是近年來,深圳持續完善“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産業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态鍊,瞄準世界科技和産業發展前沿,加快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産業體系,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産業創新高地。
2021年——
深圳制造業競争力穩步增強,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連續3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深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3萬家,比2012年增加超7000家;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9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上榜企業47家次
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13項、中國專利金獎5項
城市品質再上新水平
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深圳紮實推進宜居城市、樞紐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從加快推進特區一體化到紮實推進“四個城市”建設,過去十年,深圳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天藍水綠草青,生活環境更加宜居;路通電通網通,城市運行更加高效;網上辦掌上辦,群衆辦事更加方便。
2021年——
深圳PM2.5年平均濃度18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新低。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3.3%,東部海域水質保持一類
樞紐城市功能更完善。機場衛星廳投入使用,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均居全國第三。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2877萬标箱、增長8.4%。贛深高鐵建成通車
城市運行更具韌性。全社會用電量、供電量均突破1000億千瓦時,最高用電負荷突破2000萬千瓦
城市治理更加智慧。建成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新建5G基站5018個、多功能智能杆7106根,深汕特别合作區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5G網絡全覆蓋。“i深圳”“深i企”注冊用戶分别超過1600萬、180萬
民生事業取得新成效
深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将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轉化為民生福祉;聚焦“民生七有”,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居民人均收入穩定增長,教育、醫療、住房以及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提升。
2021年——
深圳九大類民生支出3197億元、增長12.6%,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70%
教育事業發展提速,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3.1萬個,南方科技大學入選“雙一流”
醫療衛生水平持續提升,新增三甲醫院7家
住房供應保障力度加大,建設籌集公共住房9.7萬套(間)、供應分配4.2萬套(間)
(作者:深圳特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