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到貧困地區支教為中國實現全面脫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支教的隊伍中也不乏外國年輕人的身影。
△孔浩支教期間給孩子們上英語課
德國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孔浩目前正在攻讀新興市場管理專業中國經濟方向,他與中國的結緣可以追溯到2013年9月。那一年,還在讀中學的孔浩開始學習中文。他當時所在的伯樂高級文理中學是德國北威州最早開設漢語學分課的中學,這所學校從1994年起就開設了中文課程。除了經常組織學生訪華交流與學習外,該校還于7年前成立了中文合唱團,多次受邀在兩國重要外交場合進行演出。而孔浩就是合唱團的創始成員之一。
△孔浩支教期間給孩子們上英語課
孔浩告訴記者,自己當時在桂林市恭城縣支教了一年,期間根據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進行備課,偶爾還會去幼兒園上課。他說:“(中國)農村的生活環境跟德國或者其他歐洲國家很不一樣,但我很快就适應了,還度過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那裡就像是我的第二故鄉。因為當地民風淳樸,我很容易就跟孩子們打成一片。他們沒有把我當成(有距離感的)老師,在路上碰到都會十分自然地用英語跟我打招呼,把我教的東西學以緻用,讓我還挺有成就感的。”
△孔浩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孔浩說,比起其他老師參照課本進行教學,他更傾向于寓教于樂、盡可能激發孩子們對外語更大的興趣:“我覺得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學生來說,通過遊戲或者其他趣味性的方式來授課會更生動一些。而且我也有意識地讓他們多練口語,幫助鞏固學習的知識。(随着時間的推移,)我能夠感受到他們更願意、更敢于說英語了。這在我看來有利于架起不同國家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友誼的橋梁。”
△孔浩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雖然距離在廣西支教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近4年,但孔浩和當地的不少孩子依舊保持着聯系、互相更新近況。孔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計劃今年或者明年再到中國去交換或者實習一年,那時候他一定會重返故地、再回廣西支教的地方看看。他說:“我覺得,到一個陌生的國度感受一種全新的文化、接觸不同的人會讓人受益匪淺。就像我去中國,不僅讓我的中文更好,還可以交很多中國朋友、積累很多不一樣的生活體驗。我希望未來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繼續提高。”(總台記者 阮佳聞)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