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沈陽八大小吃一般是指:老邊餃子、李連貴熏肉大餅、楊家吊爐餅、沈陽回頭、馬家燒麥、西塔大冷面、老山記海城餡餅和那家館白肉血腸。
老邊餃子館(中街店)
老邊餃子是全國最負盛名的風味名牌食品,至今已有170年的悠久曆史,生産的老邊餃子素以皮薄餡大、鮮香味美、濃郁不膩、松軟易嚼而馳名中外。老邊餃子經過幾代名師的精心研制,現已發展成為海鮮類、肉類、素餡類等不同做法制成的老邊餃子100多種,并研制成型各種不同檔次的餃子宴。老邊餃子之所以久負盛名,主要是選料講究,制作精細,造型别緻,口味鮮醇,它的獨到之處是調餡和制皮。
“老邊餃子,天下第一”這是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于1981年來沈陽演出時親臨品嘗後,揮毫寫下的條幅。老邊餃子那叫名不虛傳,曆史悠久,風味獨特,素以皮薄餡大、造形别緻、口味醇正在沈陽城餃子類食品中拔尖。
老邊餃子館(中街店)
老邊餃子館(中街店)
老邊餃子館(中街店)
老邊餃子館(中街店)
李連貴熏肉大餅 太原街店
李連貴熏肉大餅,始創于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曆史。當時開設在吉林省梨樹縣,立号興盛後,主要經營醬肉、大餅和酒類。由于李家的醬肉幹淨、爛乎、濃香,大餅柔軟、層清、酥香,因此在梨樹鎮常是座上客滿,門庭若市,深受群衆歡迎。1937年,李連貴之子李堯到吉林省四平市開設分号。解放後,1950年,李堯子李春生繼承祖業,背着一壇老湯,把李連貴熏肉大餅遷到沈陽。從此,李連貴熏肉大餅就在沈陽紮根,成為沈陽地區馳名的獨特風味。
李連貴熏肉大餅
李連貴熏肉大餅
李連貴熏肉大餅
李連貴熏肉大餅
文萃楊家吊爐餅
1913年由河北人楊玉田到吉林洮南創制,當時立号為楊餅。由于楊家大餅店生意興隆,經營不斷擴大,于解放後1950年來沈。為了改進單一的經營品種又增添了帶雞絲花帽的雞蛋糕。從此楊家吊爐餅、雞蛋糕揚名于東北各地。楊家吊爐餅,用溫水和面,水的溫度和用鹽量随着季節變化而增減。餅片擀好後,上炭爐烤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爐。成品形圓面平,呈虎皮色,層次分明,外焦裡嫩,清香可口。
文萃楊家吊爐餅
文萃楊家吊爐餅
文萃楊家吊爐餅
沈陽回頭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陽北門裡開設燒餅鋪謀生。因為經營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節,生意更加蕭條,時至中午尚不見食客上門,店主茫然,遂将鐵匣内幾枚銅錢取出,買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餡,将燒餅面擀成薄皮,一折一疊地包攏起來,準備自家過節食用。這時,從外面忽然進來一位差人,進店見鍋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經品嘗,品味甚佳。這位差人當即告訴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館驿,衆人食後齊聲叫絕。此後,這種食品一時名聲大振,官民争相購買,生意日趨興隆,故而取名“回頭“。
沈陽回頭
沈陽回頭
沈陽回頭
沈陽回頭
馬家燒麥館(和平店)
馬家燒麥,是沈陽地區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馬春開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曆史。當時沒有門市,隻是以手推獨輪車來往于熱鬧街市,邊做邊賣。由于馬家燒麥選料嚴格,制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所以深受群衆歡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馬春之子馬廣元在小西門攔馬牆外開設了兩間簡陋的門市,立号馬家燒麥館,此後營業繁忙,遠近聞名。後幾經變遷,1961年才最後坐落在小北門裡,即現在的馬家燒麥館,由馬氏後裔第五代的馬繼廷擔任技術指導。
馬家燒麥館
馬家燒麥館
馬家燒麥館
馬家燒麥館
西塔大冷面
朝鮮族西塔大冷面采用現吃現壓的制作工藝,口感柔韌、筋道、鮮辣爽口。西塔大冷面店跟去的大食堂似的在窗口自己換票自己端面,講話得扯開嗓子,不然肯定聽不見。“西塔大冷面”是沈陽最好吃的冷面了。西塔大冷面屬朝鮮族特色風味,是現壓冷面,用料為面粉加澱粉和成,現擠現壓在沸水中,撈起配上特殊熬制的冷面湯,由個人口味,灑上特制的辣椒粉。冷面剛中有柔,冷面剛中有柔,冷面湯冰涼爽口,冬令時節吃上一碗,涼到心底,暖在心頭;夏季來上一碗,除暑解渴。再加上點辣白菜,更是與衆不同。西塔大冷面店每天門庭若市,想享受一碗恐怕要排上一會兒隊才能吃上,口味确實不同,非常值得一去。在市府大路西塔最正宗。
西塔大冷面
西塔大冷面
西塔大冷面
西塔大冷面
老山記海城餡餅大酒店
老山記海城餡餅是沈陽市傳統風味小吃,由毛青山于1920年創始于遼甯海城縣城火神廟街。毛氏名山,取其山字,立号老山記餡餅店,于1939年遷到沈陽。海城餡餅,溫水和面,選豬、牛肉為鴛鴦餡。取香料十餘種煮制,取汁喟餡培其味。蔬菜餡,随季節變化,選豆牙、韭菜、黃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餅餡葷素相配,濃淡相宜,高檔品還以魚翅、海叁、大蝦、幹貝、雞肉調餡,其味道更是鮮美無比。餡餅成品形圓色黃,皮面脆韌,餡心嫩爽,鮮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适口。備有八寶粥佐之,清爽可口,風味别樣。
老山記海城餡餅大酒店
老山記海城餡餅大酒店
老山記海城餡餅大酒店
老山記海城餡餅大酒店
那家館白肉血腸
坐落在沈陽故宮西側的那家館,以經營滿族菜肴白肉血腸聞名于白山黑水廣大地區。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樓附近的吉興飯店,主要經營東北地方菜肴,後來由于增添了白肉血腸,使這家飯店名聲大振。1872年,該店滿族廚師那吉有在大東門裡開設了一家專門經營白肉血腸的餐館,立号那家館。由于他選料精,制作細,一絲不苟,聲譽越來越高。他的白肉,須用新宰殺的肥豬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調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膩。
那家館白肉血腸
那家館白肉血腸
那家館白肉血腸
那家館白肉血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