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綜變化、氣象萬千的藝術,給予我們以最複雜最細緻最輕靈的心底顫動
接下來的3分鐘,我将陪您一同欣賞這幅世界名畫
品味藝術,靜養靈魂
《白雲紅樹圖》,縱189.4厘米,橫48厘米,為明代傑出畫家藍瑛所創作,左上自識:“白雲紅樹。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和畫於聽鶴軒。西湖外民藍瑛。”钤“藍瑛之印”。
此幅畫的色彩濃重豐富,卻又典雅清新,用沒骨法以石青、石綠色畫山石,用朱砂畫小草,樹葉也用濃豔的紅、黃、青、綠沒骨點出,雲用白粉渲染,自識“張僧繇沒骨法”,實為畫家自己獨創的畫風,此幅為藍瑛青綠重彩畫的代表作。這幅作品完成于順治戊戌為1658年,藍瑛約為74歲。藍瑛享年八十有餘,一生以繪畫為職業,筆耕不辍,傳世的繪畫作品面貌多樣,數量衆多。
從藍瑛傳世的作品看,他的山水畫創作大緻分為兩種山水繪畫畫法:一種作鈎勒淺绛法,另一種作沒骨法,設色鮮豔奪目,所畫青山、紅樹、白雲,運用石青、石綠、朱砂、赭石、鉛粉諸色,點染别緻,是晚明時期富有變化的山水繪畫作品。
藍瑛,明末清初畫家,曾有美術史家把他列為“浙派”,生長于“浙派”發源地錢塘(今浙江杭州),二十三歲寓居松江,後來長期活動于杭州、嘉興、南京、揚州、紹興等地,賣畫授徒,影響深遠,追随者主要集中于杭州一帶,被稱為“武林派”(今杭州),在明末萬曆到清初康熙年間足以與“松江派”抗衡。藍瑛的畫風融合南北兩宗,自成一家,屬于一位文人畫的職業畫家。清代以來不少學者把藍瑛稱為“浙派”的“後勁”或“殿軍”。
我們明天
不見不散
更多高清大圖
在這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