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作為"書聖"王羲之的兒子,那他的書法是絕對不能差的,更何況他還有王羲之這樣優秀的一位老師,于是在日複一日的練習下,王獻之的字總算是有了一些進步,但是距離到達父親的水平還是遠的遠,而王獻之也知道自己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所以他并沒有着急,反而更是沉下心來好好練字,立志要把字練好。
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他的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于是他贊揚了兒子說:"此兒後當複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更是十分歡喜,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已經有了手勁,于是對他更是悉心培養和教導。
一天,王獻之和哥哥來到了集市上,他們看到一個賣扇子的,就湊了過去。商人把一把扇子遞給了王獻之,問他要不要買。沒想到王獻之說:"哎喲,你這扇子上的字寫得太難看了。"
商人怒了:"胡說!難看,你寫一個試試。"
哥哥勸王獻之:"獻之你就别胡鬧了。"
王獻之不服氣地對商人說:"寫就寫,有什麼了不起的。"
商人說:"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能耐。"
商人支起桌椅闆凳,王獻之就當衆在扇子上題字。寫完後,大家紛紛說:"好字啊!"
商人也欽佩地說:"真是剛勁有力,大家風範哪。"
後來有一天,王獻之向父親讨要傳授習字的秘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裡的十八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就這樣,王獻之聽取了父親的建議,為了能夠把字練好,無論春夏秋冬,都堅持每天都刻苦練習,最後王獻之真的用完了這院裡十八個缸中的水。到後來,他也同他的父親一樣成為了名震近代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的書法英俊豪邁,饒有氣勢,對後代影響很大,他與父親王羲之齊名,被後來的人們稱為"雙王"。
王羲之勸子于學,采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說教,卻使王獻之逐步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确立了嚴格的治學态度。
而王獻之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培養,在書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書法上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