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時候,大家喜歡用“天王”來形容歌手的實力、地位,乃至影響力。
90年代,香港四大天王紅得發紫,與之相對應的台灣歌壇強手如雲,也有旗鼓相當的台灣版本的四大天王。
内地流行歌壇起步較晚,在歌手的包裝和打造上落後一大截,當年也有過幾個版本的四大天王,人氣指數同樣居高不下。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今的内地歌壇成了“領頭羊”。
如果說,香港四大天王紅得久,台灣四大天王實力足夠強,那麼厚積薄發、繼往開來的内地歌壇,則是笑到了最後。
1、港台天王群雄逐鹿,内地天王悄然登場
流行天王,在港台歌壇流行開來。
1992年,黎明,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齊身站在頒獎禮舞台,頭頂高處懸挂匾額,上面寫着四大天王的招牌。
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相繼退出頒獎禮後,香港樂壇适時主打新人。
張學友實力強勁,接棒許冠傑“歌神”稱号。
劉德華影視歌多栖發展,刷爆觀衆緣,成為大衆情人。
黎明、郭富城兩位鮮肉偶像,人氣同樣居高不下。
這四人當年到底有多紅?看他們拿的獎就知道了。
1993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十大金曲的份額中,四位天王就占去了六個席位,比半壁江山還要多那麼一丢丢。
也難怪“第五天王”李克勤當初沒熬出頭,人氣、資源、獎項,樣樣都不如人,這還怎麼拼?
四大天王的流行程度,也相當的恐怖。
有人說,如果把香港歌壇比作是一件商品,那麼四大天王就是這件商品的商标。
比起港姐選美、新秀比賽,在那個年代,四大天王才是香港娛樂圈的流量擔當。
不過,香港四大天王也不是紅得沒有争議,身處演藝圈,其背後高度商業化的運作也飽受诟病。
魔岩三傑在紅館開唱,何勇一句“隻有張學友會唱歌”,或多或少地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聲。
相較之下,同時期台灣歌壇版本的四大天王,則顯得更有實力。
齊秦、王傑、童安格、周華健,這四位台灣歌壇的翹楚,既能唱又能寫,留下了太多經典隽永、值得回味的金曲。
如此看來,香港四大天王是名副其實的娛樂天王,而台灣的四大天王才是真正的歌壇天王。
王傑也曾多次直言不諱地批評香港歌壇的商業化和虛假繁榮,“香港很多藝人都不懂得看譜,台灣歌壇的音樂水準素質比香港高太多!”
在港台歌壇競争白熱化的九十年代,内地流行歌壇發展到哪一步了?
衆所周知,許多我們熟悉的内地大牌歌手,起初都是靠扒帶翻唱港台歌手起家的。
比如,那英模仿蘇芮,她還有個叫“蘇丙”的藝名;“西北風”主将田震,則是模仿鄧麗君的佼佼者;就連宗師級的大哥劉歡也學過齊秦唱歌。
進入90年代,内地歌壇迎來脫胎換骨,煥發出活力與生機。
不僅原創音樂井噴産出,電視媒介傳播的功勞更不可忽視,《東西南北中》《綜藝大觀》等電視節目的播出,讓許多優秀的歌手走進千家萬戶。
再細數當時的成名歌手,谷建芬桃李滿天下,門下走出了毛阿敏、韋唯、那英、孫楠、解曉東等一批實力歌手。
南方的廣東歌壇,借着毗鄰香港的優勢,有着強大的流行資源和對市場的敏銳度,孕育出了陳汝佳、毛甯、楊钰瑩、高林生等一批優秀歌手,走在流行前沿。
但如果評選90年代“内地四大天王”,由于當紅男歌手太多,反而沒有統一的說法。
其中一個版本是:劉歡,孫楠,毛甯,解曉東。
這個名單中的前兩位,劉歡和孫楠至今都是内地歌壇的“大哥大”,是笑傲至今的“國民歌王”。
後面兩位當年走清秀小生的路線。
一個在春晚演唱《濤聲依舊》,成功帶火了當年白圍巾銷量。
一個也是在春晚成名,《今兒個真高興》将說唱注入内地歌壇的潮流靈魂。
不過,“内地四大天王”的名單絕非隻有這一個版本。
當年某地方電視台辦過投票選拔,從全國各地收到了30多萬票。
票選出來的結果是,毛甯第一,解曉東第二,林依輪第三,羅中旭第四,這四人的天王組合,大家可作為另一版人選參考。
内地四大天王的人選讨論,其實不必局限在“究竟都有誰”。因為當時很多人的水平基本上半斤八兩,令人難以取舍。
2、台灣歌壇神仙打架,内地歌手新人輩出
香港歌壇的天王傳奇,以謝霆鋒的橫空出世作為終結。
當年,謝霆鋒頂着“世紀末最後一位天王”的名頭,在紅館掀起一陣狂潮。
然而香港歌壇進入千禧年後,昔日盛況便大打折扣。
眼看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隐退的隐退,轉行的轉行。
天王備選人中,雖然李克勤熬出了頭,但真正能跑去金曲獎頒獎禮上,與台灣歌手一較高下的,也隻有火力全開的陳奕迅和半歇業的張學友。
這時候的台灣歌壇,簡直活力爆棚!
台灣歌壇千禧一代的“四大天王”橫空出世,他們的名字,也是幾代人的青春。
陶喆、周傑倫、王力宏、林俊傑,在當年神仙打架的大環境下,原創專輯你一張,我一張,火力PK、神曲不斷。
就在大家擔心,内地歌壇将被席卷時,你會發現:内地歌手發展得也不賴。
前有九十年代各大版本的“四大天王”打開流行市場,世紀之交的轉折點上,各路新人粉墨登場。
羽泉、樸樹、許巍、胡彥斌、汪峰、刀郎……一個個向歌壇交出他們的精彩歌單。
此後,内地還掀起了選秀的熱潮。
《我型我秀》《快樂男聲》等節目的爆紅,讓很多原本籍籍無名的普通男生,一夜之間成為萬衆矚目的焦點。
那些年,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個追逐的偶像。
3、港台歌壇大勢已去,内地歌手成為主力
不知從何時起,内地歌手的人氣開始反超港台明星。
無論是台灣歌壇,還是香港歌壇,老牌天王們紛紛退出大衆視野,新人天王不見上位。
觀衆能叫得上名,認得清臉的歌手,似乎還停留在周傑倫、陳奕迅這些人身上。
頒獎禮上還出現唱了古天樂唱半首歌,就拿下“最受歡迎男歌手獎”的怪事,資深音樂人質疑歌壇:是真的沒人了嗎?
港台歌壇“天王稀缺”,每年金曲獎的入圍名單也體現得直白,選來選去讓人覺得缺了亮點和新意。
事實上,還是内地歌壇笑到了最後!
如果樂壇也講究“梯隊建設”,内地歌壇後繼有人,不缺天王之才!他們很多人都經曆過選秀的錘煉,本就有着極高的人氣。
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的冠軍梁博,不走尋常路的他拿到冠軍之後,又跑回到學校上課、出國學音樂,甘心過着沉寂的生活。
但厚積薄發在他身上應驗,等到再次回歸時,他站在《我是歌手》的舞台,用一首首原創作品驚豔世人!
此時,再看當年好聲音人氣歌手吉克隽逸,賽後第一時間投入商演活動,成為各大商家的寵兒,賺得盆滿缽滿。可時過境遷,沒有作品的她很快被大家遺忘。
内地新人天王,同樣少不了“快男”冠軍出身的華晨宇。
雖然在掌聲與質疑聲中成長起來,但卻不能否認,華晨宇在内地新生代歌手中的領軍地位。
選秀出道就有着“創作鬼才”的稱号,再到參加《歌手當打之年》,問鼎新生代“歌王”,華晨宇的才華又一次得到印證。
此外,華晨宇的号召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當年,他是第一個征服鳥巢的90後歌手,演唱會開票不到兩分鐘,就有22萬歌迷在線搶票,如此恐怖的人氣,也隻有周傑倫、陳奕迅、五月天能與之掰手腕。
當初被華晨宇萬點名批評的毛不易,如今也成了新生代的佼佼者。他用一首又一首有着極高傳唱度的金曲,為自己正名。
用才華戰勝資本,憑實力打臉質疑的毛不易,也是年輕歌手中最接地氣的一位。
不聲不響的毛不易,如今已經成了内地影視劇OST的“巨頭”。
作為創作歌手,他的内力深厚,自己填詞作曲的《消愁》,推出之後24小時突破千萬播放量。
歌詞一字一句深戳人心,是近年來少見的佳作。
毛不易隻需要踏踏實實、安安靜靜地寫歌、唱歌就好,他無需熱度和流量,平凡的他以情懷制勝,用最簡單的歌詞撫慰人心,道出平常人的冷暖。
新生代中還有一位,實力與人氣兼具的寶藏歌手——周深。同樣是如今OST的大戶,周深的歌聲直抵人心。
與毛不易的低沉嗓音不同,周深有着與張雨生、吳青峰相似的清亮聲線,是樂壇少有的天賦型唱将。
一個人就是一個唱詩班,來聽聽巫啟賢怎麼形容周深的歌聲:
“周深的歌聲讓人有談戀愛的感覺,他擁有所有唱歌該有的技巧和能力,卻不會讓你覺得讨厭。”
當然,還有更多年輕歌手沒有提到,也許他們也面臨被質疑的困局,作品不乏“流量勝于質量”。
但從長遠看,他們的存在不容小觑,或許其中就藏有潛力的天王。
結語:
回頭再看華語歌壇的潮流變化,香港四大天王紅得久,台灣四大天王實力強,内地四大天王笑到最後,這話語聽起來果真不假。
陳奕迅作為正經八百的“歌神接班人”,也是粵語歌壇的門臉,當年紅得發紫,拿遍各大獎項。
如今到了00後掏腰包買唱片的時候,卻發現年輕人開始追逐内地偶像。
這群年輕人中,就有陳奕迅的女兒。
陳奕迅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女兒,從蔡徐坤、王一博,追到範丞丞、易烊千玺。
老父親打趣地說:“你的那些偶像,他們見到我,都要叫我Eason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