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有一個學派遊說各國,專職外交與謀略,影響着整個春秋戰局的走勢。雖是師從一家,但是彼此相對,相互為敵,這一派便是“合縱連橫”縱橫家,時人形容縱橫家人物:“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可見縱橫家影響之大。
縱橫家傳說是由鬼谷子創立,但是鬼谷子其人比較神秘,他的故事多見于野史傳說,正史上關于他的記載并不多,包括《鬼谷子》一書也是後人整理成的,所以關于縱橫家的主要代表還是他的弟子們。
這其中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當屬蘇秦、張儀二人,蘇秦說和六國對抗秦國,挂“六國相印”被稱為合縱的代表。張儀解散六國,讓弱國聯秦自保,被稱為連橫的典範。
圖:鬼谷子畫像(後人繪)
但這個說法在曆史上是有分歧的,據後來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顯示,蘇秦的活躍時間要比張儀晚幾十年,二人同時期競争的說法不可信,更多的人認為最主要與張儀對抗的人應該是公孫衍。時間畢竟已經過去太久,資料的遺失也使人們無處考究,但是“縱橫捭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還是要搞清楚。
“合縱”的意思是“合衆弱以攻一強”,主要的代表是公孫衍、蘇秦。關于他們的故事這裡不詳細表述,畢竟牽扯的國家比較多,挨個說一遍看起來太亂。戰國中期,各國發展不一,土地吞并、戰火不斷。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後,國勢日益強盛,成為當時一霸。
其他諸侯國,尤其是靠近秦國的那些,迫于秦國的壓力,人人自危,合縱政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
圖:馬王堆出土整理《戰國縱橫家》
以蘇秦為例,最初是效力于燕國,他先找到一個受秦國威脅比較大而且比較有威信的國家,提出六家合盟的主意,取得其信任。然後依次到訪其它小國分析他們地理上的利弊以及面對秦國所受到的威脅,表示合盟将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以大國的影響力促進合盟。這樣的合盟使得秦國倍感威脅,于是當時為秦國效力的張儀便提出了“連橫”的方案,“事一強以攻衆弱”。連橫與合縱最大的不同在于,合縱所注重的是“勢”,而連橫所注重的是“計”。獻計連橫的人遊說其他國家,他提出的方案是聯合秦國,有了強大的依托,一方面避免其他國家侵犯,另一方面也可以和秦國共同攻打其他國家,如果獲得勝利可從中得到好處。但是對于秦國的計劃隻字不提,之讓對方了解這件事對于他們的好處。
圖:戰國形勢圖
合縱是以大局為重,連橫為則是自己的利益為重,這兩種策略全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戰國時期,各國之間通訊并不即時,利益的紛争也随時變化,各諸侯國以利益為驅使,時而合縱時而連橫,但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縱橫家的努力。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縱橫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逐漸沒落,但他們的思想卻一直流傳,很多人借用他們的理論以得權勢,但依照這種謀略的大都是盛極一時,難得善終,畢竟利益是随着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在不斷改變的。
“合縱連橫”給了後人太多的啟示,“合縱”要聚勢、合心,勢不大心不合,功不足成;“連橫”要給利,利益不夠大,對方不會信任自己。究其根本,縱橫家是抓住了利益的核心,讓諸侯國心甘情願地聽從自己的建議。各位讀者對“縱橫捭阖”有什麼見解不妨一叙,可供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