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 @微醺的工程狗 ,一個興趣使然的家電愛好者。
今天微醺看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空調評測,使用焓差實驗室測試了美的、華淩、小米、格力、三菱、康佳等多款空調,并展示了數據曲線,非常值得鼓勵。視頻末尾評測機構也希望大家給他們提一點建議,那麼微醺我就出一份力幫助機構解讀一下他們測到的數據,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共同進步。
評測機構先測試空調們的升頻速度。
從圖上可以看出
3000瓦以前,小米一騎絕塵,制冷量爬升速度最快,絕大多數時候,裝1.5匹空調的房間對冷量的需求通常也不會超過3000瓦,因為理想狀态下,3000瓦就已經可以在6分鐘内給20㎡房間的空氣降溫15°C了。
但3000瓦以後,小米開始有規律的波動,疑似是在主動降頻。這可能是小米采用的是節能型算法,因為空調有個基本規律,一定範圍内,頻率越低能效越高,也就越省電。小米的算法大概認為正常大小的房間并不需要這麼高的冷量,沒有一股腦沖上最耗電的最高頻,好處是省電,而代價就是升頻的速度較慢。
但這不代表降溫的速度會慢很多,我們展開全圖,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小米前期制冷量遠高于其他3款,後期制冷量也隻低了6%左右,所以綜合來看,它們在升頻過程中的降溫速度的差異是小于等于6%的,約等于沒有差異,我們從後面評測機構做的真實降溫實驗裡也可以看到相同的結果。
接下來評測機構測試了外界溫度升高時制冷量的衰減。
測試結果彙集成了一張曲線圖。
一個小小的建議是,明明39°C時,華淩和小米均有突變,隻說小米不穩,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呢?
但這點突變其實影響不大,因為一旦我們展開全圖,在49°C以前,國産的幾台變頻機性能相差都不大,5-10%之間,如果說第一名是100分的話,後面幾位也都是90多分的學霸,沒有實質區别。
在49°C以後,格力開始有較大優勢,與美的華淩拉開了30%左右的差距,反而跟小米沒拉開太大差距。
接下來評測機構又測試了能效比
小米雖然奪了魁,但機構說小米的風量更大,調小風量後,制冷量會衰減10%。
由于能耗會随風量和冷量的降低而降低,所以能效比的衰減會小于10%。按最壞的情況計算,調低風量後,能效比依然大于2.6,優于格力和三菱,與美的十分接近。
實際情況的話,很可能比美的要好,與華淩接近,但是機構沒有公布減小風量後的功耗數據,最終結果怎麼樣我們也不得而知,希望機構能公開這個數據,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風量測試頁面,微醺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小米标稱650方,實得659方,真實無虛标,其他幾款空調内機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虛标…
接下來,我們看看各家空調的溫控穩定性
機構給空調設置的溫度是26°C,隻有米家是個老實人,真給你穩定在26°C,其他幾個全部超調到停機…
如果看降溫速度的話,同樣達到設定的26°C,三菱最快,因為它幾乎一直跑高頻,冷量曲線跟定頻機都快跑成一條線了。
其他幾個降溫速度都差不多,但小米和華淩采用的是中低頻啟動,能效比更高,因此同樣的降溫速度它們更節能,其中小米的策略更省一些,最省的小米,耗電量比美的低了1/3左右,差距比較明顯。進入溫度維持階段,它們的耗電量差距應該會縮小,但是很可惜評測機構并沒有測相關數據。美的這波真的有點慘…
同時我也注意到,小米的這個測試中,溫度有個非常奇怪的突變,升溫之後又快速降溫,似乎引入了一個外來熱源,可能是實驗人員誤操作打開了房間裡的加熱器然後又關閉造成的,我建議重做這個實驗。
最後,評測機構測試了空調的制熱量随室外溫度降低的衰減速度。
在沒有除霜的穩定期,各家的制熱量相差不大,但華淩還是略優于其他幾款國産變頻的,制熱量大了約5-10%。
但是美的和華淩的除霜策略激進,7到-15之間停機了兩次,穩定性不好。小米和格力最為穩定,幾乎是一條完美的直線,但格力在接近終點時發生了一點意外。最終-15°C制熱冠軍居然是小米!?
綜合看完評測機構給出來的數據,幾款國産變頻機基本都是各有優劣,但數據差距也都不大,至多也就10%左右,總的來說就是半斤八兩,沒有太好也沒有太差。
令我我比較意外的是,小米以較弱的硬件,卻展現了不錯的實測數據:
- 升頻速度:采用節能型算法,前期快,後期限制高頻,整體降溫速度并不慢
- 升溫衰減:穩定且波動小,前期與另外三款旗鼓相當,後期僅次于格力
- 能效比:滿風量能效第一,同風量雖然沒展示數據,但仍然是第一梯隊
- 風量:四款裡面唯一一個沒有虛标的
- 溫控:唯一一台穩定在設置溫度的空調,而且也采用了低頻節能算法
- 制熱衰減:智能除霜,制熱穩定,力壓美的華淩,-15°C制熱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