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劉秀祥千裡背瘋娘上大學的故事
劉秀祥千裡背瘋娘上大學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10-12 07:16:44

劉秀祥千裡背瘋娘上大學的故事(的劉秀祥又回到大山)1

□徐雙雙(重慶大學)

9月19日,澎湃新聞發布了一條“‘背母上大學’的他,又回到了大山”的新聞,把一位名叫劉秀祥的男子再次拉回了我們的視線。原來早在2008年,出生于貴州的劉秀祥就因為“孝子背瘋娘上大學”的故事而被《人民日報》等媒體紛紛轉載,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而今,學有所成的他離家又歸來,再次成為人們口中談資的是,他已然成為一名熱心助人求學的優秀老師。

四歲時喪父,母親精神失常,至五歲姐姐哥哥不堪重負逃離出走。與同齡人相比,年幼的劉秀祥此時并非依偎在父母懷裡索愛,而是以稚嫩的肩膀擔負起照顧家庭與母親的重任。如果沒有母親這一“羁絆”,劉将更自由,更“輕松”,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劉秀祥并非無情之人,相反,其内心強烈的責任心驅使他把照顧母親與完成學業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這不僅是一份責任心,更是一份孝心。也正因如此,其被當地人稱為“貴州第一孝子”。

打動我們的絕不僅是劉秀祥身上所具備的孝心這一品質。從劉的奮鬥曆程來看,其兼具“保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耐力、“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假如生活給了你一個檸檬,就把它做成一杯檸檬水”的樂觀豁達,更有對堅持奮鬥的身體力行。筆者并非欲加歌頌劉秀祥所經曆的苦難,正如其所言:“展示‘傷疤’隻為激勵他人”。如果沒有父親的早逝、母親的疾病、家人的逃避與出走以及經濟條件的困窘,劉秀祥或許能夠更快樂、更順利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筆者想要表達的是:從劉秀祥的經曆,我們可以發現知識的力量以及讀書對于一個普通人命運的改變。劉秀祥也成為那些正經曆着與之相似命運之人的榜樣與精神力量源泉。

從劉秀祥身上,我們似乎也更能理解一位博士畢業論文緻謝中所寫“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背後所遮蔽的心路曆程。劉秀祥與這位博士都具備“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偉大品格。可見,精神力量對一個人度過困境的強大支撐。

當然,或許有人會質疑筆者,認為精神力量向來是空洞無實際效用的,實則不然。“在煤油燈下讀書是最開心的事”是上述那位博士所坦言的,盡管讀書并不能立即改變一個人現實生活經濟的困窘,但這短暫的愉悅以及精神上的“充電”,能夠使得他重獲一種新生的力量,一種與命運對抗的力量,一種繼續勇往直前的力量。

此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劉秀祥放棄了高薪工作,而是選擇了回歸家鄉,建設家鄉,以教育之手将家鄉更多學生“推”出去。他深知:貧困地區的教育,就是要“喚醒”。而他自己就是最好的“現身說法”。早在大學時期,劉秀祥就已經資助過三個貧困學生念書。學成之後又毅然選擇回家鄉并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人活着不應該隻讓人覺得可憐,還應該讓人覺得可親和可敬。”通過資助貧困學生,以切身經曆教育并感染學生,使得更多學生看到了學習所迸發的潛力以及知識對于改變一個人命運所具有的強大扭轉力。劉秀祥也因此獲得了人們的尊重與敬佩。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無論他出生在北京上海,還是貴州望谟”,劉秀祥這種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給那些身處逆境中的學生照亮了一束光,希望能有更多身處逆境的學生能從劉秀祥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并以此作為突破自身困境的榜樣,堅信“人生無論多艱難,趟過了泥濘,就是光明”。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