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 詹丹
《紅樓夢》不但塑造了幾十位形象鮮明、富有個性的重要人物,涉及的次要人物及“群衆角色”也相當繁多。上海市紅樓夢學會編寫的《紅樓夢鑒賞辭典》中,就收錄了約600個人物詞條。
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從小說内部與外部的關系看,一部具有獨創性的新小說《紅樓夢》的誕生,必然意味着是給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批新人形象。而從小說内部人物關系看,一部長篇小說中的人物出場總有先後之分。相對于前面每一回上場的人物來說,後來者的第一次登場都是新人的一次亮相。如果稍具形象感的話,就可能具有或多或少的新特點,并發揮出此前人物不曾有過的作用。就《紅樓夢》來說,如何在小說故事的舞台上合理地、分批次地推出新人物,以一種從容不迫的方式帶動情節向縱深處發展,是曹雪芹整體構思中的内容之一。
通過梳理新人上場的節奏可以發現,約600人的總數,前八十回共有約530人出場,還有約70人,是在後四十回才出場的。如果以中國章回小說每十回作為一個故事單元的話,在前八十回中,除開前二十回人物的上場相對比較密集,為故事的展開奠定了基本格局(例如,前十回借助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林黛玉進賈府等,直接或者間接地把近150人介紹到小說裡來;第十一回至第二十回,通過元妃省親、辦可卿喪事等大型活動,又新引入了約120人),其餘各十回,新出場的人物基本是在30至60人左右的幅度擺動。而後四十回,每十回平均有近20個新人出場。
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在這一人物上場的整體布局中,有幾個特點值得我們注意。
其一,後四十回相比前八十回,新人的出場不但在人數上有較大的減少,顯示出總體的收斂态勢,更重要的是,新人的性别比例,被大大打破了。統計顯示,前八十回的530人中,男性約為270人,女性約為260人,基本處在1比1的狀況。但是,在後四十回,新增的近70人中,有近60位是男性,隻有10位是女性。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為6比1。這一情況的變化,耐人尋味。
《紅樓夢》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續作的變化,從風格上說,是把一種富有詩意的文本改變成了散文,且在藝術創造力方面大大削弱了。然而,對《紅樓夢》來說,後四十回的散文化,從文本的深度來說固然是不夠的,但續作者在廣度上有所拓展,這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續作者不但有意要把當時的占蔔、琴藝、酒令等各種文化習俗更為詳盡地引用進來,而且,前八十回進入核心内容後的空間格局,即基本局限于大觀園那樣一種女性世界的格局也被打破。以前很少提及的賈政在外為官的情形,以及馬道婆事發、薛蟠再次犯案等,都在賈府以外的廣闊天地得到了展現。就《紅樓夢》來說,走向廣闊天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走向一個男性化的人物世界。這樣,在後四十回中,新登場的人物形象主要集中于男性。或者說,能被人記住姓名的一些人物,諸如包勇、何三、夏三、李十兒、趙堂官、王爾調、潘三保等,基本都是男性也就不奇怪了。
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其二,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新人上場節奏,都有一個與其他各十回不相稱的最小值。在前八十回中,是第三十一回至四十回,隻新增了13人;在後四十回中,是最後十回,隻新增了8人。
小說最後十回很少添加新人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已接近收場,沒有必要加太多的人物來增加頭緒。那麼,為什麼第三十一回到四十回,新添加的人物也很少呢?這是因為,在這十回中的前部分,發生了寶玉挨打這樣聚焦式的沖突事件。寶玉挨打雖然動靜鬧得很大,但前因後果都是圍繞着寶玉而展開。雖然占去三回多的篇幅,但線索鋪陳得并不很開,主要是把沖突的内容往幽深處發展了,使得對涉及的相關人物數,有一個總量的控制,不便添加太多新人來轉移焦點。而在這十回下半部分的第三十七回,由探春發起成立了詩社,并馬上開展了海棠社、菊花社等一系列活動。因為詩社參與人數少,是高雅的小衆活動,所以雖然辦得也熱鬧,但并無必要也很難馬上引入新人來拓展叙事的格局。
總之,寶玉挨打的聚焦和大觀園詩社的興辦,使得這十回的新人加入成了一個低谷。這當然是作者整體叙述策略而導緻的一種結果。
1987年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其三,如前所述,前八十回一共上場了約530人,其中男性約270人,女性約260人,男女性别在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男性還要略多于女性。這一統計結果,與認為《紅樓夢》是以寫女性為主的閱讀感受截然不同。我們閱讀的第一印象,總認為《紅樓夢》主要是寫女性的,其中的人物也應該是女性占大多數,但實際的統計結果為什麼不是這樣?
一方面,除開賈寶玉等少數幾位較具感人的力量外,《紅樓夢》中關于男性人物的塑造,總體上都不如女性人物塑造得更生動、更多姿多彩。另一方面,這同樣涉及與塑造形象相關聯的整體化構思問題。可以說,作者幾乎是把主要女性的出場,都當作重要事件來渲染的。林黛玉進賈府,與王熙鳳的互為亮相自不必說,許多後來者的各自上場,也都獲得了讓人矚目的機會。從而,使得新來的女性,構建了一個富有節奏感的連綿不斷的強化印象。這些後來“新女性”的陸續上場,對已有的人物不斷進行着烘托、分層和個性的細化,使得女性人物塑造,呈現出一種猶如原子裂變的新生狀态。第四十回後的薛寶琴、邢岫煙等,第五十回後的芳官、藕官等,第六十回後的尤二姐、尤三姐等,以富有節奏感的方式持續登場,不斷刷新着讀者對紅樓女性的認識視野。同時,也反襯着那個龐大的男性群體,是多麼暗淡無光。從而,讓塑造得那麼出色的賈寶玉,似乎成了一顆在男人夜空中沒有氛圍的孤獨的星。(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