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府首腦是内閣總理大臣,通常稱之為首相。首相的地位僅次于日本天皇,但從權力上來說,其實是日本第一人。
安倍晉三在天皇退位典禮上
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政府職務,在2006-2012年期間,卻出現了六年六換首相的奇特現象,真的是一年就換一任,可謂咄咄怪事。
六年換過的六個首相
從安倍晉三第一任期開始,曆經福田康夫、麻生太郞、鸠山由紀夫、菅直人、野田佳彥五人後,最終又由安倍晉三接任,并延續七年至今。
2000年-2018年的日本GDP變化
如果說是因振興經濟不力而遭對手彈劾,倒也算是正常,可是縱觀自2000年以來至今共十九年的日本經濟數據,卻會發現這種頻換首相的情況出現的期間,恰是日本GDP連年增長的時期。由2006年的4.53萬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6.2萬億美元,總增幅達36.92%。而2012年的6.2萬億美元GDP,也達到了有史以來日本經濟數據以美元計算的最高值。
反而在此之前的任職5年半的小泉純一郞和在此之後的安倍晉三後續7年任期期間,經濟數據波動不斷,并不是持續增長的狀态。
經濟向好,首相不保?如果這樣總結,那顯然是在說笑了,反常的事件背後一定有原因。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奇特現象,筆者不好妄下定論,因為必然是多種因素綜合後的結果。不過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倒是可以拿來看一看,那就是日元兌美元的彙率變化,十分有意思,耐人尋味。
日元彙率的曆史變化
圖上可以看出,在那奇特的六年時間裡,恰好是美元兌日元一路下跌,即日元一路升值的階段。從1美元兌119.02日元,升值到1美元隻能兌76.98日元,日元升值幅度達54.6%。在此之前和之後,日元彙率都在1:100之上。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已經看出問題所在了。恐怕2006-2012年的六年裡,并不是日本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隻是受到彙率的影響而已。而以美元計算的日本GDP六年總增幅36.92%,大大低于日元升值的幅度54.6%。
以日元本币計算的日本曆年GDP數據變化
抛開彙率因素,再來看以日元本币計算的日本曆年GDP數據,可以看到由2006年的533.66萬億日元下降到了2012年的498.35萬億日元。事實上是經濟連年下降,幅度明顯。在任期間振興經濟不利,那麼首相作為第一責任人,引咎辭職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最大面額日元VS最大面額美元
在說到日本經濟的時候,人們通常都會用經濟停滞來描述,可是日元在2006-2012年卻反常地出現了升值的現象,說明那段時間實際上日元是被動升值,是受到美元貶值的影響。
由此也說明,盡管美元是世界貨币,世界各國經濟常以美元計算,但事實上在有些時候,反映經濟的好壞,還是需要以本币來計算的,否則就會出現日本2006-2012年這段時間的奇特現象,以美元計算的GDP增長快速,背後卻是經濟在不斷下滑的事實。
我是侯眼金睛,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