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幫扶城市為長三角先發地區,包括上海市3個區(闵行區、松江區、奉賢區)、江蘇省3個市(南京市、蘇州市、徐州市)、浙江省2個市(杭州市、甯波市);受幫扶城市包括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陽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共8個市。
南都記者觀察到,此次《方案》在前期的探索和實踐基礎上,推動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工作進一步發展。這種在城市群都市圈範圍内,集中開展中心城市對圈内欠發達城市的幫扶機制也是長三角的獨特舉措。這也将進一步激發皖北内生發展動力,助力皖北地區經濟起飛,并補齊區域協調發展中的短闆,不斷縮小長三角區域内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實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11月29日,在淮北市烈山經濟開發區一家智能控制器生産企業,工人在車間内忙碌。淮北市是受幫扶的皖北8市之一 。 新華社發
怎麼結對合作幫扶?
互派挂職幹部、共建省際産業合作園區
《方案》指出,綜合考慮資源禀賦、産業特色、發展水平、合作基礎等因素,幫扶城市包括上海市3個區、江蘇省3個市、浙江省2個市,受幫扶城市包括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等8個市。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期限為2021年至2030年。具體結對安排為:上海市闵行區——安徽省淮南市;上海市松江區——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市奉賢區——安徽省亳州市;江蘇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安徽省阜陽市;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浙江省甯波市——安徽省蚌埠市。
《方案》聚焦增強長三角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推動皖北等欠發達地區跟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伐,組織滬蘇浙有關市(區)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地區各市,努力構建産業、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相結合的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格局,進一步激發皖北地區内生發展動力。
從具體措施來看,《方案》明确,開展幹部互派挂職,根據工作需要和從嚴控制領導班子中挂職幹部人數等規定,分批選派優秀幹部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挂職,注重安排優秀年輕幹部參加。
幫扶雙方共建省際産業合作園區,探索創新飛地、園中園等模式和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等機制,鼓勵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率先布局,積極推進産業轉移與承接。搭建資本與項目對接平台,按照市場化機制探索設立專項基金,梳理重大項目清單,推動項目和資本高效對接。
雙方将加強農業全産業鍊供應鍊協同,建設優質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加強文化旅遊産業合作,共同開拓優勢旅遊資源,聯合開發跨省市旅遊路線和新産品。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推動優質教育、醫療、康養等資源共建共享。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共同培訓培養各類專業人才。
11月7日,在安徽省阜陽瑤海農産品市場,蔬菜商販在搬運蔬菜。阜陽市是受幫扶的皖北8市之一 。 新華社發
結對城市“親上加親”
合作融合争取中心城市“溢出效應”
南都記者注意到,這次正式印發的《方案》是對此前長三角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工作做了系統的安排。而相應的工作已陸續開展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結對合作幫扶機制的第一項是開展幹部互派挂職。在這方面,今年3月,三省一市黨委組織部門緊扣同一體化發展緊密聯系的産業發展、生态環境、道路交通、城鄉建設等重要領域和崗位,選派17名蘇浙皖幹部和17名上海幹部跨區域挂職,為期一年。
此前,結對城市之間的考察學習也較為頻繁。去年底六安市與松江區、淮南市與闵行區、亳州市與奉賢區先後簽訂合作共建戰略協議。繼今年3月首批選派幹部到闵行區對口單位跟班學習後,據“淮南發布”微信公衆号10月27日的消息,為進一步深化淮南市與闵行區合作共建機制,第二批10名優秀年輕幹部将赴闵行區開展為期3個月的跟班學習。
南都記者觀察到,今年淮南市黨政代表團分别赴合肥市、滁州市考察後,淮南當地官媒陸續推出三篇《跳出淮南看淮南——對标學習合肥、滁州系列報道》,正視差距,承認不足,絕地奮起。文章分析,滁州大打“南京牌”,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很好地享受到了南京的溢出效應,經濟上取得了快速發展,創造出“滁州速度”,連續兩年穩坐安徽“第三城”,成為安徽的一匹黑馬。文章直指,淮南在融入合肥都市圈的進程中,一邊心之所向,一邊擔憂着虹吸效應、競合壓力。一些黨員幹部不去反思企業出走的根本原因,卻産生對中心城市虹吸的埋怨情緒,并害怕在中心城市周邊“燈下黑”,總是怨天尤人、迷惘畏難,缺乏信心和鬥志。“我們不能聽了很激動,看了很震動,回來沒行動。”
學習考察期間,淮南市委書記任澤鋒均說。淮南想要發展好,必須從練好“内功”入手,深入學習推動承接産業轉移、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等相關知識,深入思考如何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深度參與長三角、合肥都市圈産業鍊分工,加快基礎設施、開放合作、公共服務等領域一體化進程,變競争為合作。
據報道,今年以來,淮南不斷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對标對接,深化與上海市闵行區交流合作。此次結對合作幫扶,相關結對城市可謂“親上加親”,合作融合進程有望進一步加快。
安徽省省長王清憲此前也表示,皖北各市縣要用足用好、吃幹榨盡國家和省支持政策,不斷放大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示範效應;要着眼于長三角一盤棋整體謀劃,深化與滬蘇浙全面合作,大力推動區域融合發展。
11月6日,安徽滁州一家汽車配件企業的工人在生産車間工作。汽配産業是安徽滁州的重要産業之一。滁州市是受幫扶的皖北8市之一 。 新華社發
結對對象如何确定?
具備一定的合作基礎和條件,在産業上有合作和拓展空間
南都記者觀察到,此次結對合作幫扶的八組城市,均具備一定的合作基礎和條件。有的距離相近,有的在産業上有合作和拓展空間。
滁州具有緊鄰南京的區位優勢,也是南京都市圈一員,積極承接長三角地區産業資本轉移,2017年以來,承接滬蘇浙地區轉移或合作億元以上項目723個,占引進項目總數的一半。
淮北與徐州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徐州也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典範,幫扶淮北這座因轉型發展步履維艱的礦業城市,徐州的經驗或将有所幫助。近年來,兩市互動頻繁,在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這個大平台上簽約多個産業項目。目前,在淮北市的徐資企業就有100多家。在11月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劉惠指出,聚力區域聯動,支持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動省際毗鄰地區探索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機制,共同打造産城融合新城區。随後召開的徐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徐州将進一步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主動服務周邊、帶動周邊,更好發揮區域龍頭作用,引領淮海經濟區加速崛起。
蘇州與阜陽的結對,則是江蘇經濟最強市幫扶安徽人口最大市。阜陽是全國最大的勞務輸出城市之一,蘇州是阜陽外出打工者最多是城市之一。在此次結對之前,兩市曾有過深入交流。今年7月,阜陽市黨政考察團來到蘇州市學習考察、對接合作。時任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現任江蘇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出席座談會。許昆林指出雙方應加大對接力度,實現合作共赢。阜陽市委書記孫正東也建議加強對接聯系,在幹部學習交流、技能人才培育、承接産業轉移、開發園區共建等方面開展合作。
杭州和宿州的結對,能夠充分發揮杭州在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等方面的優勢,承接雲計算、大數據等産業轉移。近年來,宿州大力培育以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将雲計算作為首位産業,每年安排2億元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短短數年間,吸引了華為、騰訊、阿裡巴巴等衆多知名互聯網企業紛紛落戶。目前宿州成為華東地區最大雲計算數據中心、亞洲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中國量子通信五大節點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等,“雲都宿州”的城市名片愈發熠熠生輝。
浙江的另一經濟強市甯波市幫扶的是蚌埠市。蚌埠是一座老工業城市,矽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新興産業初具規模。目前開通了皖北首條中歐班列,開通了蚌埠至甯波、上海鐵路聯運等,借力長三角,融入一體化。未來五年,在安徽支持蚌埠建設淮河生态經濟帶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的背景下,來自甯波的支持,将為蚌埠的發展帶來助力。
10月12日,中國蚌埠古民居博覽園(無人機照片)。今年5月起,中國蚌埠古民居博覽園成為太湖世界文化論壇永久會址。蚌埠市是受幫扶的皖北8市之一 。 新華社發
為何皖北是突破口?
長三角一體化新舉措,中心城市幫扶而非虹吸
南都記者觀察到,此次《方案》聚焦人口多、底子薄、基本公共服務曆史欠賬多、發展相對滞後的皖北,推動長三角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機制建設。放眼全國的城市群都市圈,這種集中開展中心城市對圈内欠發達城市的幫扶機制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新舉措和突破口。
為何皖北是突破口?為什麼要采取結對合作幫扶的方式?
滬蘇浙皖一市三省中,安徽是相對欠發達地區,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重點在安徽,短闆也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經濟最薄弱的皖北地區,則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短中之短”。針對長三角區域内部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中央曾明确提出要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2020年8月,在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強調,“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要針對欠發達地區出台實施更精準的舉措,推動這些地區跟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伐。”
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年來,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一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任務。今年7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對外公開。有分析指出,“跨區域”成為關鍵詞之一。未來五年,原本可能是發展薄弱地區的“跨界區域”将受到關注,重點區域将達到較高的一體化水平。
“十四五”實施方案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聚焦跨區域事項,聚力跨領域任務,推進重點區域聯動發展,包括全面補齊欠發達地區發展短闆:将推廣浙江“山海協作”工程經驗,加快建立長三角中心區與蘇北、浙西南、皖北等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合作機制,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等。“十四五”實施方案還列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清單,其中就包括“制定滬蘇浙城市結對幫扶皖北欠發達地區城市實施方案。”
9月,增強長三角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暨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推進大會在安徽阜陽舉行,當時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指出,要積極探索建立滬蘇浙發達城市與皖北等欠發達區域城市的結對合作幫扶機制。
10月28日,在中國共産黨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安徽省委書記鄭栅潔在提到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時指出,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其中包括要着力推動皖北振興,要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全面開展與滬蘇浙城市間結對幫扶,提高與滬蘇浙共建合作園區發展水平,深化南北結對共建,實現皖北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三年倍增等。
滬蘇浙結對幫扶皖北機制,今年以來多次出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官方文件和高層領導人表态上。南都記者注意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著名經濟學家範恒山多次就科學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發表意見。他指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兩個關鍵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能級;二是能對周邊發揮引領輻射示範帶動作用,它能夠也必須對構成都市圈的其他城市和地區形成“幫扶”功能,而非“虹吸”效應。這意味着,它不僅要把自身做強,而且要幫助和推動同伴城市和周邊地區做強,以實現共同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出路在于按照同城化的方向和一體化的要求推進各項工作,核心在于實現協調平衡。
南都見習記者 陳秋圓 發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