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存的古建和營造法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建築的外觀特征還是非常明顯的,一般都是由屋頂、屋身、台基三部分組成。
在這三部分中,古建的屋頂被稱之為中國建築之冠冕,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屋頂的流暢、曲線和飛檐。最早的飛檐是為了快速排洩屋頂的積水,保護建築基礎,後面逐漸發展成等級的象征。從漢代最初的雛形到明清嚴格的矩制,屋頂的形成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從奴隸時期的直坡屋蓋式建築到殷商時期傾斜的茅茨上階頂,到西周時期由于瓦的發明,替代了茅草,解決了由于防水性能差,屋角不能擡高懸挑的問題。出現了向上翹,形态輕盈的屋角形式。到了戰國時期,梁柱上侏儒柱的出現,開始了向上向上擡屋架的先河,從結構上為屋面的上翹提供了條件。在秦漢時期的屋頂古樸凝重,曲面的坡度較為平緩。最後延續到明清時代,為了加速屋頂的排水功能,将屋頂的曲面坡度加大。較為突出的建築當為北京的故宮。悠悠中華,曆經歲月的洗禮,朝代的更叠,但是屋頂并未發生過太大的變革,這也是在世界建築史上較為罕見的。
東西周時期的建築屋頂
春秋戰國時期的建築屋頂
兩漢時期的建築屋頂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建築屋頂
隋末初唐時期的建築屋頂
盛唐時代的建築屋頂
宋金遼時期的建築屋頂
清代時期的建築屋頂
随着人們收入的增長,審美觀念提高,出現了各種風格的建築。有法式風格、地中海風格、中式風格等等,也出現了各種各樣材料的瓦片,除了傳統的陶瓦,琉璃瓦,現在有樹脂瓦,金屬瓦,钛鋅闆以及銅瓦等,每種材料有不同的款式,形成了中國各種風格的别墅屋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