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都能怎麼過?“重陽”的名稱,來自《易經》中的“以陽爻為九”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并應,故曰‘重陽’”,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重陽節都能怎麼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重陽節都能怎麼過
“重陽”的名稱,來自《易經》中的“以陽爻為九”。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并應,故曰‘重陽’。”
明确提到“重陽節”,始見于三國曹丕《九日與鐘繇書》:“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馀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孫思邈《千金方月令》也稱:“重陽日,必以肴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
唐代王維的詩句脍炙人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雲:“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古人常将“上巳”與“重陽”,即“三月三”與“九月九”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上巳“踏青”春遊、重陽“辭青”秋遊對應進行。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肴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重陽節還是出嫁的女兒暫放家務、回家省親的日子,俗諺有“九月九,搬回閨女息息手”。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歸甯,食花糕。”清乾隆時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也記載:“京師重陽節花糕極盛……市人争買,供家堂,饋親友……有女之家,饋遺酒禮,歸甯父母,又為女兒節雲。”
插茱萸、求壽、登高、享宴、食糕、辭青、省親……這些活動在曆史延續過程中逐漸成為重陽節俗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雜糅過程中,使其文化内涵被不斷延展豐富。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1.賞菊
重陽節的時候是是菊花開放的最佳時間,也是賞菊的好時候,在花團錦簇的菊花從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歡這樣的一份甯靜,現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們紛紛效仿晉代世人陶淵明,隐世與菊為伴,而賞菊習俗也是從此刻流傳于世。
2.登高
重陽節的時候不僅是菊花開放的好時候,而且此時秋高氣爽,最是适合登高遠望。自古代起,民間就有重陽節登高的傳統,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篇也很多,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3.插茱萸
茱萸味濃,有驅蟲的作用,古人認為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能夠祛除疾病、庇護身體。很多人會在重陽節這天登高、采來茱萸,将茱萸插在門前,或者經過簡單的加工,做作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4.喝菊花酒
重陽節在我國有悠久曆史文化積澱,從古代起我國就有賞菊花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菊花節。菊花的食用價值很高,不少人還會将菊花釀進酒裡,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酒,重陽節的時候用自制的菊花酒來招待客人,也是别具一番風味。
5.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形上沒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根據心意随意變換,寬泛來說,各地吃的松軟糕類都可以稱之為重陽糕。1、精緻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2、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用紙做的紅旗,并點上蠟燭,意寓着紅紅火火,熱鬧喜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