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徐超正忙于帶教徒弟參與“技能比武”。自從換了新能源公交車後,他現在要研究的項目,從“省油”變成了“省電”,與傳統的柴油車不同,新能源公交車司機的刹車技術,對駕駛者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在省電的同時,更要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徐超是一名公交“老司機”,2008年從業至今,安全行車裡程超過了45萬公裡,目前就職于巴士四公司六車隊。從十幾年前開柴油車開始,到如今成為一名教官帶教新能源車“新司機”,他見證了浦東公交行業的蝶變轉型。
徐超與同事們駕駛的線路“申川專線”,每天載着乘客往返川沙客運站和上海新客站,一趟43個站點,來回三四個小時。線路依然是老線路,而路不是以前的路,車也不是以前的車了。對于司機們來說,車窗内外的風景,最能折射這座城市的變化。 車輛之變:從柴油車到新能源車和大方向盤打交道,徐超是子承父業,手握方向盤,他格外的親切。十幾年前,徐超開的還是柴油公交車,發動時會發出轟響,車廂裡總有一股柴油味,車屁股後面,還跟着一條“黑尾巴”。當時的公交車還是手動擋的,每天數千次的踩離合、挂擋位,讓司機疲憊不堪。回憶起當年的工作情形,徐超笑着搖了搖頭,“那時候的申川線有50多個站點,進站出站推擋挂擋,一天下來都累虛脫了。”
曾經的浦東公交車 開柴油車,省油是駕駛員的看家本事。在開好安全車的同時,徐超還給自己加壓,默默研究如何省油。從2013年起,他就在公司衆多駕駛員中率先研究起節能的途徑和方法。他不僅向老前輩虛心學習,從車輛保養、車輛行進中可能的節能環節“省一口”,還通過上網和閱讀相關書籍學習取經。有了一些想法,他就在行車中付諸實踐,經過多年的比對研究,他終于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節能方法,并在2015年的上海市行業節能比賽中摘取“節能明星”的桂冠,并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現在,柴油車已經被逐步淘汰,路上跑的都是輕快綠色的新能源車。今年9月,徐超所在的巴士四公司六車隊新能源車置換率已經達到了100%。徐超又和同事們開始了由節油向節電的“轉型”研究。“以前的概念裡,踩了刹車就算消耗了能量,但電車不同,踩刹車還可以能量回收,這也為我們的節能探索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在一腳踏闆的力度與時機的反複嘗試中,徐超已經琢磨出了用最科學的方法實現用電和電能回收的新途徑。這一課題的初步成果,已經取得了較好節電的效益。公交車的故障率越來越低,徐超笑稱,“電車不會修了”。要知道,徐超就是汽修專業出身,他可以憑着火眼金睛從地上的幾滴油發現供油管破損,在車隊裡抵得上半個機務。不僅他自己駕駛的“92518”号車保養如新,還經常幫助同事解決疑難問題,避免車輛進場維修費時費力。“新能源車開起來省力,但要更省電,讓乘客坐得更舒服,還需要動腦子。”同時,新車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就拿駕駛室來說吧,駕駛員的每個操作細節都有實時監督,車輛本身也會有故障提示。好車配上好駕駛員,無論開車還是坐車,體驗感都有了天壤之别。制度之變:從承包制到服務為上
時間倒退三十年,徐超也經常在公交車上,當時,父親承包了公交線路,為了節約人力成本,還在讀書的徐超常常會在車廂裡幫父親賣車票。為了多掙錢,必須多跑幾圈,多拉些乘客。而等到徐超開車的時候,承包制已經退出了曆史舞台,公交行業,越來越強調服務為先。
45萬公裡,無安全事故、無違章違紀,這是徐超保持的記錄,車隊裡目前少有人能打破。徐超和記者算了一下,申川專線全程36公裡,每天3個來回,行駛裡程200多公裡,而如果出現闖紅燈或者超速,那麼累計的裡程就會直接清零。所以,安全行車14年,跑出45萬公裡的記錄,必須膽大心細。徐超帶教的“小兄弟”都喜歡叫他超哥,他則經常強調,“超哥”可以,超車絕對不行,一定要把安全牢記在心裡。
徐超手握方向盤練出了一身的“腱子肉”,在壯實的外表下面,跳動着一顆為乘客着想的心。随着浦東新區開發開放步子的加大,浦東新區的版圖不斷拓展,公交線路的變化也很大。經常有乘客嘀咕:原先簡單明了的川奉線、川蘆線、川南線都去了哪裡?怎麼取而代之的都是冠以“浦東”序号的線路。乘客 “看不懂”頻繁詢問,而行車中駕駛員又不可以長時間與乘客對話。問題來了,徐超又開始想辦法解決。
他放棄休息時間,駕着私家車逐條馬路尋訪記錄,回家後進行整理和制表,經過努力,他制成了以川沙地區為中心的12條公交線路的新舊名稱對照和換乘表。對于近百個換乘點都作了明确的備注。他還在表内留有餘地,以便及時更新。同時,他還自費印表數百份,讓有需要的乘客拿取使用。他的這一創新做法,不僅受到了乘客的一緻好評,還在車隊的200多名駕駛員中推廣。
六車隊的會議室裡,獎杯、錦旗陳列得滿滿的,“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心做好服務,才能赢得乘客的理解和支持。”徐超說。
文明之變:從人擠人到禮讓有序十幾年,徐超一直駕駛着申川專線,在川沙和新客站之間穿梭。車窗外,風景在不斷變化,同時還映射出了公交行業的變化,以及市民文明乘車、私家車文明禮讓的習慣變化。
“以前乘客同時在前、後門上下車是一種常态,斑馬線前私家車也不太有禮讓行人的意識。”徐超說,随着經濟的發展和市民素質的提高,文明乘車已漸漸成為絕大多數市民的自覺習慣。
申川專線也是如此,上車的乘客都會主動刷卡或用手機支付車費,車輛靠站時“前門上車,後門下車”秩序井然,大部分私家車在經過斑馬線時也都會禮讓行人。
現在,嶄新的新能源申川專線駛出川沙客運站不久就開始沿着華夏高架行駛,和十多年前相比,路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徐超還記得,自己剛剛開這條線路的時候,華夏東路機場北通道剛剛開始修建,川北公路附近兩車道變一車道,“每天我們都和土方車、工程車開在一起,乘客在塵土和泥濘中候車,幾公裡路開得戰戰兢兢。”高架建成後,申川專線終于告别了那段艱辛,徐超說,車道寬闊,交通标識清晰,車輛也升級換代為新能源車了,藍襯衣和白手套始終都是亮白挺括的,開在路上,心情特别放松。“駕駛員現在福利待遇各方面也都不錯,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搶’,雖然節奏慢下來,但司乘雙方的舒适度都提升了很多。”而從川沙到新客站的出行方式也增加了很多,地鐵四通八達、私家車逐漸普及,車廂裡大包小包的乘客少了,再也不是兩站路就站滿人,車廂變寬敞了,善意的微笑和禮讓成為常态。用徐超的話來講,車廂裡的事情雖然小,但都體現了文明的進步,這得益于城市路網的建設、車輛調度系統升級提升,也得益于百姓物質生活的富裕。衣食住行,都在越來越好。方向盤依然在轉、車輪依然在滾,而車廂内外,早已不複當年。
2022-10-16 12:01
來源:浦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