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今宵》号稱“如果大年三十沒聽到,就不該睡覺”的神曲。
不少人說,每年春節晚會雷打不動的結尾曲《難忘今宵》有種曲終人散的憂傷,為啥就能成了三十多年中央台春晚的保留節目了呢。
《難忘今宵》作為節目,第一次登上春節晚會是在1984年,也就是中央電視台開始辦春晚的第二年。
第一年的春晚辦完之後,當時負責晚會的導演黃一鶴覺得缺少一首能和節目配合的歌曲,于是在1984年,黃一鶴找到了當時已經是著名詞作家的喬羽進行創作。
喬羽老先生談創作過程
喬羽老先生是曾經創作過《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光》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喬羽斟酌許久,最後創作出一首《難忘今宵》。随後黃一鶴找作曲家王酩譜曲,形成了《難忘今宵》一曲。
春晚創始人黃一鶴導演
不過,《難忘今宵》在登上銀屏時也遇到一番波折。因為當時在正式晚會上演唱的歌曲以歡快清揚或者是喜慶亦或充滿奮鬥的歌曲為主,但是《難忘今宵》曲調舒緩,頗具情感,讓人感傷。導演組覺得這樣的歌曲登上春晚,不符合春節的喜慶氣氛。
幸好黃一鶴力持己見,邀請李谷一老師進行演唱并錄制,最終登上了春晚舞台。
歌曲唱響祖國大地後,反響良好。
喬羽老先生也果然不負所托,在歌詞中既表達了對于家人團聚的欣喜和對共度美好時光的感慨,又表達了舉國歡慶佳節的共感,如“難忘今宵,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神州萬裡同懷抱”,詞作中體現出的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到的“美美與共”的思想;家、國的概念,正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最珍視的情感,在歌詞中深刻體現。
今宵是歡樂的,但《難忘今宵》作為今宵的終結,無疑是帶有一絲感傷,讓人遐想。不知在未來還有沒有今朝?但是歌曲在結尾轉向祝願,祝願祖國,祝願家庭,因此帶來了未來的一番希望,讓歌曲由此升華。放在春節聯歡晚會的結尾,既是對共度這一美好時光的感慨,也是對未來的一番憧憬,因此無比恰當。
不過,從1984《難忘今宵》誕生開始,其實并沒有雷打不動成為保留曲目,35界年裡有23屆春晚以《難忘今宵》結束,而李谷一隻唱了其中的十一屆,包括連續最近七屆。
這和當界的春晚導演對結尾音樂的處理相關,是否使用《難忘今宵》,以及演唱方式、歌手數量都有導演組自己的考慮。
目前這首歌已的确深入了全國老百姓的心中。
其中有個到國外的朋友給我說,“像她這樣不少在網絡時代長大的年輕人本已完全不感興趣的春晚,來國外了卻是一群人年年春節守在電腦前看完每一分鐘,他們身在國外個中感情真的很難下咽,那一時刻更能理解這首春晚神曲的歌詞"不論天涯與海角,神州萬裡同懷抱。"的内涵。
每次看春晚的時候聽到那句“祝願海外華僑和留學生春節快樂”都會激動地喊“就是我們就是我們”。就這麼一句話真的讓我們這些留學生感到很溫暖 感覺祖國想着我們。
還有人說《春節聯歡晚會》即使排的再爛,都希望它會永遠創辦下去,它不僅僅是一台節目了,它是中國人的情懷,代表着萬家燈火,是中國人認為拉開過大年的序幕。
多少年來,大家都想在這台晚會開始前能夠回到家,20點鐘的晚會的開始,預示着春來了,團聚了。
中華民族是個堅忍不屈的民族!2003年的非典我們勝利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們挺過來了,貿易戰我們愈戰愈勇,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我們一定也能能勝利!
“神州萬裡同懷抱”!
"青山在,人未老,共祝願,祖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