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世琪
浙江11個設區市,都有了明确的發展方向。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中,對全省11市提出了明确的城市建設目标。
在五年一次的黨代會上,為每個市定位不多見。
浙江做出此種謀劃,正是面對當下國際競争形勢,為推動省域高質量發展做出的綜合考量。
四篇文章
先來看看浙江為每個市定下的目标:
唱好杭甬“雙城記”,培育國家中心城市,推動甯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紹興融杭聯甬打造網絡大城市。
支持溫州提升“全省第三極”功能,支持台州創建民營經濟示範城市。
支持嘉興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湖州建設生态文明典範城市,共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支持金華高水平建設内陸開放樞紐中心城市、衢州創新省際合作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麗水創建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區。
衆多目标中,大多數字眼都是各地黨代會的熱詞,省級層面再次強調,是對各地發展方向的肯定,也在推進上加了一把力。
湧金君認為,這段黨代會報告原文,最大的門道在标點符号。
整段文字的四個句号,将全省劃分為四個城市戰略區間,做了四篇大文章。
杭紹甬舟,是第一篇文章。四地有着共同的目标,唱好“雙城記”,形成省域城市格局當之無愧的核心。
杭甬不必多說,“雙城記”的主體。紹興與舟山,則是連接杭甬,拓展城市群規模的關鍵。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首席專家劉亭曾如此評價紹興在浙江城市格局中的地位:紹興左擁右抱杭州、甯波,是杭紹甬一體化的“支撐點”,是挑起“兩個金籮筐”的“金扁擔”。
而在向外向海的發展趨勢下,舟山早已成為浙江提升開放能級不可缺少的一環。杭紹甬舟的文章做好了,浙江距離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标便更進一步。
溫台,是第二篇文章。城市目标中,溫州的“全省第三極”,極具話題性。
單看經濟體量,溫州排在浙江第三位,“溫州成為第三極”的觀點,也早已被不少人認可。
此次推動溫台互動,就是要重新激發起浙南經濟發展活力。尤其是以民營經濟為切口,為曾經的“引擎”再點一把火。
去年3月初,溫州市政府與台州市政府就曾簽署《溫台民營經濟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輝煌”這一目标,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強強聯手。省委此次決定也是順勢而為。
嘉湖,是第三篇文章。這篇文章,是浙江融入國家戰略最直接的體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如火如荼,嘉湖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讓兩地順理成章地組成一個城市單元。
近年來,兩地出挑的發展勢頭,與長三角一體化密不可分。嘉興日益突出的“橋頭堡”地位與湖州喊出“重估湖州價值”的底氣,都源于此。
未來,兩地作為長三角城市群重要的節點城市,也将通過優勢互補更進一步,在這片全省城鄉融合最出色的土地上,打造一片浙江更高水平融入長三角的熱土。
金衢麗,是第四篇文章。三座城市,兩座半是山城,俨然成為浙江向内陸延伸的重要戰略區域。
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為三地帶來曆史性機遇。金華作為其中能級最強者,本身就已經具備了極強的“樞紐”功能,随着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的不斷推進、西延,一條向内陸延伸“通途”呼之欲出。
而衢州、麗水,在“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的背景下,曾經的地域劣勢逐漸轉變為優勢。
尤其是位于四省邊際的衢州,正不斷通過項目建設,實現從通道城市向樞紐城市的轉變。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範區背景下,山區縣也将得到更多資源要素加持,獲得發展新動能。
一系列利好,讓金衢麗三地組團聯手,打造對内開放的“橋頭堡”,不再是件難事。
城市組團
11個市集體“出道”背後是浙江城市發展布局的大目标——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網絡型城市群結構。
浙江為何要以如此力度發力城市建設?
早在2019年浙江推進大都市區建設的發布會上,就給出了答案:打造全球競争主陣地。
時隔三年,國際環境在變,但國際競争的本質沒有變:全球化下的國際競争本質上是中心城市的競争,而通過發展和強化城市的中心功能,提升吸引和聚集人、财、物的虹吸能力和承載能力是中心城市競争的關鍵。
浙江素來以“強縣經濟”和“省管縣”模式馳名,“百強縣”數量曾連續多年冠居全國。然而,随着縣域經濟經過數十年發展後碰觸到了“天花闆”。
近年來,浙江逐漸傾向于堅信城市化尤其是以大城市為内核的都市化,才是浙江經濟未來的希望所在,大都市區才是營造先進生産力的最佳物理平台。
“從11個設區市,到四大都市區,再到杭甬‘雙城記’,可以看出浙江省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認為,邁過從“四”到“二”的坎,很快就會到“一”,“這就是浙江城市布局的最終目标。”
這種躍遷并非好高骛遠,“高鐵時代”讓這一目标成為可能。
近年來,商合杭、金台、滬蘇湖、杭衢、杭溫、杭台、通蘇嘉甬一大批通車或正在加緊建設的高鐵項目不斷豐滿着浙江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交通引領下的時空跨越直接讓同城化效應加快形成、放大。
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城市建設目标,正是浙江充分評估了時代趨勢和自身發展需求後,做出的部署,是未來五年,浙江追求的省域一體化“升級版”。
到了那一天,随着都市區之間的進一步融合,資源要素将有更多機會流動、下沉。
聚變再裂變,世界級城市群也不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夢想。
,